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龟技术 > 龟病防治

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


    目前,无论是常温养鳖还是温室养鳖,批量发病甚至死亡时有发生,其中鳖的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并发症频繁发生,且发病率较高。该病重点流行区域在长江流域,但福建省也很严重。该病对稚幼鳖、成鳖均危害很大,死亡率一般30%左右。故应无病先防,防重于治。当鳖病发生后应立即作出相应的诊断并采取解救治疗的措施,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避免鳖病复发。现介绍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病例:

    (A)1996年12月初,福建省某鳖场养中华鳖5 万只(江西南丰县的稚鳖)规格已达50-100g,发现有1/5 池的鳖部分患有穿孔病和腐皮病并发病,此病是产气单胞菌属的几种病原混合感染。症状:背腹甲有多个白色疮痂,其周围出血,用摄子把疮痂揭去,便是一个很深的洞穴,裙边、四肢、颈部开始溃烂。发病原因:饲养环境恶化,水质过肥而滋生大量致病菌。做药敏试验:取病鳖的皮肤病灶和肠道分泌物分别作细菌培养后作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如下:皮肤高度敏感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先锋6号、交沙霉素、杆菌肽;中度敏感:氯霉素、呋喃唑酮;低度敏感:红霉素、麦迪霉素;耐药:卡那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肠道高度敏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呋喃唑酮、氨苄青霉素、先锋6号、交沙霉素;耐药:氯霉素、红霉素、土霉素、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治疗方法:将病池水放干,冲洗净,再加新水20cm,病鳖抓出,用3%NaCl溶液浸泡3分钟,挑掉内溶物,不要挖破新鲜组织,以免出血,碘酒涂抹伤口,万分之五的呋喃西林浸泡15―30分钟,放入病鳖隔离池,隔离池和发病池外用杆菌肽7ppm加氟哌酸(用原粉)5ppm 消毒杀菌,隔天一次,连用二次。内服每天每kg鳖体用交沙霉素100mg、氟哌酸50mg、地塞米松0.4―0.5mg,肝泰乐36mg,7天一疗程,一个疗程治愈,基本无死亡。健康池外用高锰酸钾8ppm,内服中药每100kg鳖体用白毛陈30g,板兰根9g,黄芩9g,连用5天,效果也显著,不发病。以后进入正常饲养管理。

    (B):1997年7月中旬,福建省某鳖场养台湾中华鳖6万只,规格10―15g,有1/4 池的鳖部分患有疖疮病、腐皮病并发症,是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等感染引起,该病多因放养操作不慎损伤体表后继发,流行季节大多在放养后1―2个月或分养后半个月,环境差的也可在整个养殖期发生此病。症状:背甲、四肢、颈部、裙边出现芝麻至黄豆大的疖疮,且病灶向四周扩展,它与穿孔病的区别是穿孔病向深层组织发展,而疖疮病则向四周扩展,向外突出,用手挤压,可挤出有腥臭味浅黄色颗粒,病灶则可发展成大块的溃疡面,组织坏死变白、变黄又呈腐皮状,因治疗不及时,已出现死亡,每天死亡数为30-50只,因发病池个体偏小,集中在几个病池,该场没有病鳖隔离池, 故原池治疗,治疗方法:病池外用第一天高锰酸钾15ppm 加菌毒净2ppm,第二天彻底换水后加水至20cm,土霉素40ppm,第三天至第七天每天用菌毒净2ppm,治疗期间正常排污换水;内服上海产的氯霉素原粉每kg饲料加6g,连喂7天,治愈。为巩固疗效一个疗程后改用中药每100kg整体用皂角刺10g、金银花60g、紫花地丁20g、甘草10g 、天花粉15g、黄芪60g、当归15g、穿山甲5g,其作用散结排脓,连用5天,效果显著,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服药停止后,添加光合细菌于饲料中长期服用,达到输助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增强鳖自身抗病能力,死亡率为3%。

    (C):1997年10月20日,福建省某鳖场养台湾鳖7万只,规格已达20―40g,有1/3池的鳖部分患有白斑病、腐皮病并发症,主要是毛霉菌科的霉菌感染引起,该病一般因长途运输,操作不慎,温室养鳖温度控制不好,水质清瘦引起,流水养鳖池中易发生该病,驯养开食后20―60 天的稚鳖发病率最高。症状:裙边、四肢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步扩大成一块块白斑。在水中独立游动,伏池边食台、晒台上,白斑是一层薄薄的膜,极易脱落,在水中症状尤为明显,镜检该菌丝体有无数横隔,当霉菌寄生到咽喉部时,则影响呼吸而死亡。当白斑病发生时,为腐皮病病原菌的侵入开了方便之门,治疗方法:病池采用1.2ppm孔雀石绿加40ppm福尔马林加痢特灵8ppm,全池浅水均匀泼洒,2小时内注意观察鳖的活动情况,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加水,如病重,隔2天后,再重复一次。内服:复方磺胺甲唑片第一天4g/kg(饲料),第二天3g/kg,第三天2g/kg,第四天至第七天1g/kg,加复合VB,七天一疗程,治愈,死亡率1%。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温室 细菌 氟哌酸
上一篇 : 龟痘治疗方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