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2015中国种业承前启后蓄势待发_种子市场


关键词:种业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局之年,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二连增”。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现代种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开启了现代种业发展的新征程。新《种子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明年1月1日施行。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现代种业承前启后的一年,我们期待种业走得更稳。
  新《种子法》颁布
  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种子法》修订草案。新《种子法》将于2016年1月1日实施。这是《种子法》施行15年的首次大改。新《种子法》保留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但将审定作物由原来的28种压缩到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5种,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
  点评:新《种子法》审议通过并颁布,是行业中的大事,更为可喜的是,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个月,有1559人参与,提交意见 8022条,仅次于《刑法》修正案草案。种业人士一改以往低调形象,大胆表达诉求。我们相信,未来会有一大批种业人敢于站出来大胆发声,共同为行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所担当。
  品种审定制度的存废是争议的焦点。保留品种审定制度一方认为,中国种子市场化仍在初级阶段,法治不健全,企业数量和农民数量庞大,进行事前监管和技术把关是必要的;尽管品种审定制度存在弊端,应在保留的同时逐步改良。废除品种审定制度一方表示,品种审定制度束缚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权力寻租、审定时间过长、审定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品种审定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品种登记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会逐步完善。
  种子供应连年过剩
  当前商品种子数量和市值最大的玉米、水稻种子过剩严重。以玉米为例,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约5.5亿亩,种子需求每年10亿~12亿公斤,而2013~2015年满足用种需求之后,余种分别达到5.5亿公斤、10.0亿公斤、12.0亿公斤。
  点评:连续三年愈演愈烈的过剩危机,导致很多企业持续深陷经销低谷,经销商疲于奔命。在农资行业,不仅化肥农药深受过剩困扰,过剩也成为种业的新常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从供过于求向产销平衡过渡,一般都要经过痛苦的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过程。库存高企虽不至于使企业完全陷入绝境,但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仓储运输费用增加、种子质量下降或报废,将使企业陷入危局。
  对于过剩,业内诟病的重要原因是品种审定的“大跃进”。据悉,现今全国玉米育种摊子组有800多个,个体育种户难以计数。玉米主产省区每年参加预试的玉米组合,少者300~400个,多者700~800个,大范围模仿育种。没有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失衡局面或将重复演绎。2014/2015年,国家审定和玉米主产区审定品种共565个,新审品种增加、制种面积扩大、市场经销迟滞、库存持续高企,构成一个环环牵制的链条。
  2015年底前事企脱钩
  5月15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种业“事企脱钩”的通知》,纳入脱钩范围的种子企业,要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事企脱钩。对于逾期未完成事企脱钩的种子企业,其原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 2015年12月31日截止,并即注销;自2016年1月1日起,不得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截至10月底,全国纳入脱钩范围的156家种子企业中,76家完成与其科研单位脱钩,仅实现目标的半数。
  点评:事企脱钩,是推动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使企业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但过程异常艰难。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是一个躲不开又必须迈过的“坎”。为啥科研型企业和科研人员不愿意脱钩呢?一是,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享受着类同公务员的部级、局级、处级、科级,以及相应的职称、奖励、福利等待遇,脱钩后进入社会,“断奶”难。二是,90%以上的种质资源和90%以上的科研经费集中在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吃着“皇粮”,享受着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提成,还有晋升教授、挂冠院士,以及荣任政府官员的机遇,谁愿意进入民营企业兢兢业业进行没有保底的竞争呢?
  DNA分子检测列入国标
  5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T 3543.5-1995)第1号修改单,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除了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之外,增加DNA分子检测方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玉米 品种 品种审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