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2004年棉花主产品产值和收益分析



     
    3、粮价涨棉价降,粮棉比价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粮食价格走高,籽棉高价出售,粮棉比价在高位上,2004年粮价继续走高,而棉价大幅度下跌,价格比出现了相反的变化。2003年长江皮棉与早稻的比价为1:16.2,与中稻的比价为1:12.0,与晚稻的比价为1:11.7;2004年分别下降到1:7.0、1:6.6和1:6.5。过去认为,长江皮棉与籼稻(早稻)的比价为1:12即合理,表明种粮与种棉的效益相当。 
     
    黄河皮棉与小麦的比价2003年为1:11.5,2004年为1:6.5,与玉米的比价2003年为1:14.5,2004年为1:9.0。过去认为,黄河皮棉与小麦的比价为1:8即合理,表明种粮与种棉的效益相当。由于黄河大部分棉区既可植棉,也可实行小麦玉米两熟种植,许多地区为高产的“吨粮田”,按周年小麦400千克/亩,价1.6元/千克,产值840元/亩,玉米600千克/亩,价1.1元/千克,产值660元/亩,两季产值1500元/亩,比一季棉花(75千克/亩,产值766.5元/亩)的产值高733.5元/亩,比小麦棉花两熟的产值(小麦250千克/亩,产值400元/亩,棉花60千克/亩605.4元/亩,周年产值1005.4元/亩)高500元/亩。 
     
    由于棉价下降与肥价上涨,棉肥比价的差距也拉大,棉花与尿素的比价为,长江2003年为1:10.81,2004年为1:6.82;黄河2003年为1:10.49,2004年为1:6.00;西北2003年为1:10.72,2004年为1:6.37。结果说明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被拉大。 
     
    三、对明年棉花生产走向的影响与建议由于2004年新棉收购价格高开低走,并且购销价格持续走低,棉花主产品产值和收益减少,粮棉比价的差距越拉越大,价格走势对棉花生产的不利,棉农购买棉种的热情十分冷淡,据当前棉花价格与棉种购销市场,明年棉花种植面积呈现的走向。 
     
    一是植棉面积呈缩减趋势。长江中游和黄河流域表现十分明显,一些优质棉基地大县和分散产区面积的缩减幅度则可能更大。 
     
    二是当前棉花种子市场表现为冷淡、疲软,价格继续走低,与2003年同期的抢购、热销、高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种子批发来看,为近5年以来最不景气的一年。就连近几年十分火爆、产销繁荣的杂交棉市场,当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淡和迟缓现象。尽管各经销商相互压价抛售,而市场仍然呈“买涨不买落,买贵不买贱”的局面。 
     
    三是国家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对待棉花生产,正确引导,要避免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持棉花生产的相对稳定对纺织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005/06年度将在250-270之间波动,预测2005年棉花生产的走向为“需求增加,面积稳定,进口减少,库存下降,价格回升”。2004年全国纺纱继续创新高,1-11月纺纱982.5万吨,同比增16.56%;预计全年纺纱1098万吨,纺纱用棉740万吨,加上其它用棉40万吨,全年用棉780万吨,1-11月进口182万吨,生产600万吨,产、进、销大致平衡。如果明年纺纱零增长,仍需用棉780万吨;如果保持7%上下的增长,纺纱达到1174万吨,需棉791万吨,加上其它用棉831万吨。因此,保持棉花生产的相对稳定对用棉大国是极其重要的。 
     
    四是棉种企业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棉花市场,积极研究对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促进种子销售。要树立名优品牌,诚信经营,与地方联合促销,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热情为棉农服务。 
     
    注:用工作价:江苏15元/工,长江其它省12元/工;山东11元/工,黄河和西北其他省区10元/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小麦 皮棉 化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