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药

农药企业“玩”肥料为何失败?经销进口肥难在哪?有答案了!



  
  创新、融合、跨界……这些本在互联网领域涌现的热词,8年前同样进入了农资领域。2010年以来,一轮转型升级与跨界变革的热潮在农药行业中迅速蔓延:农药企业进军新型肥料大市场,期待切分中国市场这块600亿元容量的大蛋糕!
  
  这场率先在山东掀起的变革战,70%以上的农药企业涉足肥料,尤其农药龙头企业,如海利尔、京博、科赛基农、瀚生等知名药企,或相中诱人蛋糕,或寻求发展瓶颈的突破,均瞄准了市场门槛并不高的新型肥料,纷纷投资上肥料生产线,产品涉及生物有机肥、缓释肥、配方肥、叶面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等,开始了由传统农药向农药与新型肥料并举发展的产品转型之路。
  
  然而,8年过去了,回头看当初期望在新型肥料中抢分“一杯羹”的农药企业,有多少实现了自己的营销目标?又有哪些企业转型或并举发展取得成功?除了江苏龙灯、诺普信、新禾丰等极少几家在农药、肥料两者兼营的相对出色外,其他都是表现逊色。
  
  农药企业为什么折戟于特种肥料?梦想与现实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特种肥料销售渠道与农药基本重叠,互用网络,共享品牌,农药与肥料结合相得益彰,而且还为经销商增加了一项新业务。”当初,基于这种判断而涉足特种肥料的农药企业,应该是主流。正是这种想当然的随意决策,本以为能从农药的泥潭困惑中拔出,但马上又陷入新型肥料同质化竞争的尴尬中。
  
  看似进门较低的新型肥料,其实要避开同质化竞争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研发、销售、推广和品牌塑造等配套的门槛并不见低,并不是这些农药大佬认为有渠道、有资金、有品牌就可以完成的。没有核心技术、缺乏优质原料、渠道融合不洽、推广方法不当……这些都是没有肥料研发技术基础、不懂肥料市场的农药企业,节节败退于新型肥料市场的诸多不利因素。
  
  因此,国内农药制剂企业跨界玩新型肥料,有一种模式值得借鉴:就如他们过去与国际农化企业牵手合作农药产品,以授权登记、原药供应或产品代理模式进行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或许,在现阶段,对于缺乏研发经验和技术优势的中小农药企业,这模式不失为一种优先的选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估计 种肥 海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