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智能农机装备五大专项促发展


7、高性能传动带

研究突破芳纶纤维、芳纶浆粕等短纤维协同补强橡胶配方并用技术以及耐热、耐寒关键配方技术,研究并优化产品结构设计,建成模拟加载载荷谱的高端试验平台,使传动功率大、传动效率高、疲劳寿命长的高性能传动带国产化,满足联合收获机械可靠性越来越高的发展要求。

8、高性能打结器

开展打结器结构设计与装配研究,打结器架体批量生产技术等研究,提升打结器的可靠性,实现在方草捆捡拾打捆机上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9、静液压驱动装置

研制用于高效能联合收获机械、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且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静液压驱动装置。

10、高性能水声探测仪器

研制用于海洋渔业资源水平扫描、水生生物资源科学调查以及水产养殖生物量与群体行为评估的高精度水声换能器及系列化探测仪。

 

三、产品可靠性质量提升专项

针对国产农机可靠性不高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农机装备可靠性环境试验测试体系,推进试验验证技术在农机装备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加快质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农机装备检测工作;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农机装备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1、建立健全农机装备可靠性环境试验测试体系

按照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机装备认证检测体系。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农机装备,依法开展强制性认证。推进环境试验、加速寿命试验、设备可维修性测试等关键可靠性通用质量特性试验验证技术在农机装备设计研发中的应用;推进农机装备工艺一致性、性能指标保持技术在农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强化可靠性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构建面向农机装备跨地域、跨气候环境、不同作业环境的适用性和寿命可靠性基础数据平台,以及在役农机产品售后维修数据平台,不断提升认证结果公信力。

2、加快质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农机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性能检测认证平台。结合全国农机产业集群布局,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和重组力度,将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检验检测资源统筹考虑,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发展区域性综合农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便利性。

提升面向农机装备元器件、零部件、功能部件及整机的计量技术支撑能力和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等试验测试和鉴定能力,为行业提供首件及批次产品的环境耐用性和设备可靠性鉴定测试验证试验、可靠性加速试验等检验检测服务,推进农机装备第三方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检测工作;逐步建立以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以及可维修性等质量指标为约束的市场机制,促使行业产品质量可靠性水平整体提升。

3、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农机行业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集成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鼓励企业开展可靠性控制和监督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对农机企业的设计、生产和设备控制实现从上到下的智能整合,实现灵活的规模化生产。建设现代化农业装备智能工厂,有效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

针对农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薄弱的问题,加快建设农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用标准提升推动产业升级。

1、推进农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鼓励地方创建有地区特色的省级农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筹建农机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行业服务为主要任务,结合行业发展的关键需求,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专利共享机制,并通过人才培养、成果扩散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加快实现农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机产品技术标准,实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主机与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开发生产。加强农机评价与应用标准基础研究,增强农机农艺融合标准有效供给,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鼓励农机企业制定内控标准,用标准提升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实现国内农机产品标准与国际同步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拖拉机 种子 适应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