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旗 王东伟 鹿光耀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越来越流行,消费量不断增加,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葡萄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葡萄生产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为此,青岛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尚书旗等专家通过研究国内外葡萄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葡萄机械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葡萄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依据,为国内葡萄机械化生产机具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2013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61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葡萄机械化程度低、比例低、标准化程度低,局限于几种农业通用机械,针对葡萄园大面积应用的只有埋藤机。当前,我国葡萄机械化生产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传统观念和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技术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现有种植模式尤其是葡萄园建设与轻简化发展不匹配的矛盾。
与国内相此,国外葡萄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已实现机械化,酿酒葡萄等已经解决了机器采收问题。其中,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处于世界葡萄机械化生产领先地位。鲜食葡萄从耕整地、种植、施肥、施药及包装等均有相应的作业机械,酿酒葡萄已实现了种收等全程机械化,现正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农业从业者的减少及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大,全程机械化成为葡萄生产的必由之路。
适宜葡萄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实现葡萄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是具有与机械化相适应的建园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确定,建园要求的核心为宽行距、大行头,也就是行距至少为2米,比较适宜的行距普遍认为在2.2—2.5米之间。埋土防寒地区留出3.5米左右即可,柱高为地上1.9—2米。行头回旋半径4米以上,可搭棚架。
与机械化相适应的建园要求还包括选择标准化架式和树形。标准化架式为单立架,树形为单干双臂、单干单臂,直立或倾斜。根据种植规模大小,现有葡萄的种植模式可分为单一农户种植、联产种植、庄园种植模式。国外以庄园种植模式为主,适宜葡萄机械化生产;我国以单一农户种植为主,不太适宜葡萄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联产种植和庄园种植成为可能,将会创造出更适宜葡萄机械化的环境。
根据种植搭架方式,可分为篱架式、简易竹架、小棚架三种。篱架式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为3.0米×1.5米,与机械化相适应种植模式的栽植密度通常为150株/亩;简易竹架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为2.5米×1.5米,栽植密度通常为222株/亩;小棚架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为2.0米×1.5米,栽植密度通常为111株/亩。目前,我国葡萄种植模式以篱架式为主。
葡萄建园还离不了开沟。长期以来,我国缺少对葡萄专业开沟机械的设计研发,大多数地区葡萄开沟由人工开挖或使用液压挖掘机等通用机械挖掘。人工开沟或者通用挖掘机开沟,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而且开沟效果较差。反观国外,葡萄开沟机的发展较早,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发展较快。仅美国生产葡萄专用开沟机的公司就有凯斯(CASE)、DitchWitch、Vermeer等。例如凯斯公司560、660、860等型号的开沟机,功率段涵盖38千瓦至64千瓦,可以开出1.83米至2.13米深的沟,能够满足国外各种葡萄园的需求。但国外葡萄开沟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并不十分适宜国内用户的需求。
葡萄田间管理机械由于葡萄种植对土壤、种植模式、病虫害等外界因素要求很高,所以葡萄田间管理机械的研制至关重要。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喷灌、修剪、防寒、施药等环节。国外葡萄田间管理机械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国内葡萄田间管理机械发展较晚。近年来,我国在葡萄施肥、防寒、施药环节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现阶段专用除草、修剪机械使用效果尚不理想。
葡萄田间除草机械在葡萄园中,杂草会影响葡萄的生长。在葡萄田间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人工除草费时费力,除草机械的研制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葡萄除草机械发展较早,现已实现行内行间机械化除草,并且除草效果好。
国内葡萄田间除草机械起步晚,技术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结合葡萄种植模式,已有一些国内企业研制出了适合我国葡萄种植的行间除草机型。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曲阜市鲁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葡萄地除草机、郑州市富民农具有限公司研制的葡萄地除草机等。例如富民农具有限公司研制的葡萄地除草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能完成耕宽80cm、耕深20cm的作业,最大功率达5.0千瓦,工作效率大约为1亩/小时。国内大部分除草机具类似于微型旋耕机,通过机具翻转土层,不仅可以除草,还有耕整地的作用,可以恢复土壤肥力,增加孔隙,有利作物根系伸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4-5-5/nj_7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