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残膜回收——还农田一片整洁


金娟

农用地膜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伴随产生的“白色污染”也日益成为危害农业和农村环境的又一“罪魁祸首”,而且呈逐年加剧之势。在宁夏,随着近年农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加之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机械回收残膜技术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宁夏固原市德隆县鑫泰残膜加工厂时,只见一座座小山似的农用残膜堆放在厂房外,旁边的简易棚中有六七位中年妇女正忙着挑拣手中的残膜。厂内机器旁两名妇女随手抓起分拣好的残膜不停地往机器槽口填,不一会,经过清洗的碎膜便从另一端吐出来,成为长长的像面条似的物体,随后经过压缩、切碎,变成一个个黑色小颗粒,包装出售给塑料制品加工厂。“在早些年的秋天,村里遍地都是破碎的地膜,白茫茫一片,现如今,残膜可以回收造粒,不仅改善了环境,我们也有份工作,挺不错!”隆德县沙塘乡许川村村民邓永红告诉记者。

政府助力,回收有动力

“残膜那是‘彩旗’到处飞呀。前几年,秋冬季节骑摩托车回家,总有残膜缠在车轮里。”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古城村村民马海山提到残膜时总显得有些无奈,“不覆地膜,作物水肥供应不足,长势不好;可残膜不能及时回收,极易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导致作物减产。真是两头难!”

据了解,地膜覆盖已是一项较为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可起到保水、保肥、保墒作用,有效地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地膜极难降解,不易受微生物侵蚀,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据统计,宁夏每年地膜覆盖种植近400万亩,各种农用地膜使用总量在2.5万吨,相应产生的废旧地膜约为2万吨,数量巨大。“宁夏种植许多作物都要覆膜,除产生‘白色污染’外,残膜与牧草混在一起,牛羊误吃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严重时可造成死亡,因此,如何有效回收残膜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宁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万平说。

近几年,为了跨越这道“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早在2011年初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在向农民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坚持“减量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政府补贴农机作业公司购置残膜回收机+政府补贴农机作业公司开展残膜回收和分拣作业+企业造粒生产和销售+农民受益+改善生态环境”的运行模式,加快农用残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为提高农民回收农用残膜的积极性,造粒厂还对农户分拣后的残膜以1.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回收。除此之外,政府还实施了“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按照新、旧地膜1∶4的比例兑换。“自治区政府对残膜回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比如针对农用地膜厚度不够、机器回收利用困难等问题,明确规定厚度达不到0.01mm的地膜禁止使用等。”万平说。

残膜回收,机械是关键

早些年,残膜回收主要是靠人工捡拾完成,费时费力,且要经过用镐头起茬,用耙子搂膜搂草、集垄、清除等多道工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回收率低。近几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机收残膜悄然兴起。万平介绍,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是针对覆膜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配套技术,可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残膜回收率,成为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好帮手。据统计,截至2013年,隆德县投入残膜回收机112台,回收残膜1048吨;彭阳县投入残膜回收机413台,回收残膜3081吨。

记者在彭阳县玉贵农机作业有限公司看到,库房内摆满了不同型号的残膜回收机数十台。“我这台机器就是从玉贵农机那买的,今年靠它也小挣了一笔。”马海山拍拍自家的机器说,“政府补贴机手作业费14元/亩,由于机器回收残膜还无法实现连片作业,作业地点相隔较远,因此实际作业费用可达每亩25—30元。我把残膜集中回收到地头后,部分农户以1.2元/公斤的价格转卖到回收网点或造粒厂,而有些农户不愿亲自将残膜送去回收网点,于是我便免去他们的作业费,自己把残膜集中回收,再以相同的价格卖给回收网点,今年已交售2000多斤。”与他类似,44岁的马成武今年利用机械回收残膜净赚了4400元,他告诉记者:“人工捡拾残膜2亩/天,费用是50元/亩,与此相比,机械回收确实快,三天就作业了100多亩地,小地块作业每亩30—40元,大地块则是每亩25—30元。”另外,为进一步推动机械化残膜回收,彭阳县还引进了75台残膜回收机具,免费发给农机合作社或者农机手,无偿开展残膜回收作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塑料薄膜 清理 育苗 蔬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