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马世青:约翰迪尔改变了我的人生


正视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

由于组织安排,大学毕业后的马世青遗憾地没有从事农机相关的工作,直到2005年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归来后,马世青才向组织提出要求回到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工作。

“等我回到农机化管理司工作,真正接触到农机行业后才发现,现在的农机化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中国农机化和世界农机化发展几乎完全超出了我曾经的所学所知。我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农机。”

马世青在农机化管理司工作的几年,也正是我国农机化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一方面他欣喜于我国农机化发展形势的一片大好,一方面他也对当前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马世青认为,反映一个国家农机化发展水平应该有多个因素。其一是农机化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其二是农机科研水平以及科研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成和运行等;其三是农机产品的制造生产水平,包括农机新产品的开发、农机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管理等;其四是农机的应用水平。

在马世青看来,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比较薄弱的有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研发,特别是自主研发。这些年,我国农机产品的研发水平大大落后于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大形势。马世青说,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开始逐渐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有针对性地打造自己的研发团队。我国申报的农机相关专利几乎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能最终变成产品的微乎其微,这就暴露了我国科研体系的一个长期问题,就是科研与生产的脱节。更令他困惑的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似乎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二是农机产品的流通环节,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原有的流通体系被打乱。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一些企业做出了有力的尝试也有一些很好的效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机流通基本上仍处于一种无序的发展状态,缺乏整体的谋划和有力的政策扶持。

“不过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能从约翰迪尔身上获得很大的启发。”马世青说。

软硬”兼施 发展共赢

“约翰迪尔进入中国30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影响,可以分为软硬两方面。迪尔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世界农机最高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这是‘硬’的方面。‘软’的方面,是指约翰迪尔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特别是约翰迪尔把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做到了极致,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国内的企业学习。”马世青说。

“约翰迪尔是一个有着175年历史的农机企业,它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辉煌的成就以外,肯定也遇到过一些挫折,而约翰迪尔历任的领导者们能够及时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得他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机企业。我认为它一定是将用户需求、市场需求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并想方设法的调整自己去适应市场和用户。进入中国这么多年,迪尔针对中国的市场和用户肯定做过无数次的调整。它发现和了解中国市场、用户的特别需求,然后经过自身不断的调整来适应中国的市场和用户,所以迪尔能够在中国获得如此之好的口碑。”

“当然,像约翰迪尔这样大的农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必然带来更为残酷的市场竞争,这是客观存在,也是无法阻止的,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把这种影响转化为正面的影响,并加以利用。所以,我认为国外大型农机巨头布局中国,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农机民族产业。我相信中国的一些优秀的企业、人才会逐渐从这些大企业身上学习到经验,吸取到养分为我国的农机化事业服务,并最终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马世青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喷雾机 粮食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