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300亿斤商品粮:“北大荒”大灾之年创奇迹(图)


:王春雨

 

在经历了干旱、低温等一系列气象灾害后,“北大荒”黑龙江垦区今年创造了灾年农业大丰收,商品粮总量首次突破300亿斤的辉煌。增产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深秋里的“北大荒”。

大机械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9月的黑龙江垦区,稻谷金黄、大豆饱满,四处是丰收景象。8510农场第二管理区职工于占德指着自家的大豆田高兴地说:“我家的大豆亩产能超过400斤,玉米亩产能达到1500斤左右,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854农场职工王淑琴今年种了1.8万亩土地,她告诉记者,由于大机械连片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抗灾能力很强,总产1600万斤没问题,与去年比略有增产。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今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遭遇了干旱少雨,低温多雨、再次干旱少雨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进入5月份以来,黑龙江省受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35%。6月份以来,黑龙江省持续低温、多雨、寡照,日照时间比历年同期偏少11至128小时。7月下旬以来,黑龙江省一直维持晴热天气,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平均年偏少7成。

在遭遇严峻的气象灾害后,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为何仍能获得大丰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说,垦区今年获得大丰收,首先要得益于高度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目前,垦区拥有农机总动力564.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高达95%,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告诉记者,黑龙江垦区农机化装备水平高、科技含量高,可实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垦区农机装备齐全,从旱田到水田,从粮食到经济作物,从地面机械到空中农用飞机,各种机械设备应有尽有。

先进农机装备的应用,转变了传统小农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目前黑龙江垦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70%,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5.4吨,达到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生产水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农业局局长孙伟海说,在今年垦区遇到历史上罕见的极端天气情况下,大机械实现的深松整地,深度可达40厘米以上,打破了土壤犁底层,使耕地的抗旱、抗涝能力明显增强,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飞机航化作业,发挥了抵御自然灾害的重大作用。

工厂化提升农业种植水平

坚持农业标准化作业,以工厂化模式进行农业生产,是黑龙江垦区农业增产的又一重要保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局长马德全说,黑龙江垦区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按照工厂生产的管理手段和规范要求来组织农业生产,把农业种、管、收的一些具体要求规范成农业标准体系,全面开展了农业标准化提档升级活动。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垦区做到了统一供种标准化、农艺措施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化。实现了在农时标准上,旱田整地、旱田播种、水稻育秧、水稻插秧、全田收获五个“十天完成”。黑龙江垦区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全面实行模式化栽培,初步实现了农业标准田间与地头一个样、生产田与示范田一个样、旱田与水田一个样、场与场之间一个样的“四个一样”。

针对今年垦区春播以来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和阶段性干旱的天气条件,以及部分水稻、玉米、大豆和经济作物生育进程延迟的形势,黑龙江垦区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全面推进抗低温、旱田防草荒、水田防病虫、全田防涝灾、全年促早熟措施。垦区充分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设施,突出抓好人工增雨、防雹、防旱等,完成农作物根际和叶面追肥7017.4万亩次,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防治1643万亩次,草地螟、粘虫、蝗虫等防治1957万亩次,有效避免了灾害损失。

马德全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提档升级活动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使农业标准化覆盖农业产业的各个领域,贯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推进了垦区农业生产“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标准化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水平的不断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保障高产稳产

60多年来,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3922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065亿斤。黑龙江垦区从开垦初期年产粮480万斤到1995年年产粮100亿斤,用了48年时间;从年产粮100亿斤到2005年产粮突破200亿斤,垦区用10年时间;从年产粮200亿斤到今年超过300亿斤,仅用了4年时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粮食 玉米 水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