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铁牛遍布黑龙江省 农业生产如虎添翼


跨区作业——农垦和农村互利双赢

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场县共建、跨区作业”是又一个可贵的创举。多年来,通过“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利用农垦系统富余的大型农机具到地方农村进行跨区作业,既为农场大型农机具提供作业市场,又为农村解决生产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不仅更好地发挥了农垦大型机械的潜力和农业生产技术优势,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壤耕作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高了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开始于2002年。在“场县共建、跨区作业”之初,黑龙江省农机跨区作业只是在整地和收获作业环节上,近两年已扩展到整地、起垄、精播、大豆行间覆膜和收获等多项作业;从大田农机作业扩展到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从利用农场的剩余机械力量为农村服务,扩展到向农村传播农垦系统的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场县共建、跨区作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了农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理念。农村传统的种地方式是翻地、破垄等,在以往的种地过程中小四轮拖拉机一遍遍的下地,耕地只能达到20厘米厚,并且使土壤板结,形成大约5厘米的犁底层,土壤不透气、不透水。而农场是采用大型农机具深松整地,整地深度可达35厘米,而且深松、平整、细碎等作业程序一次完成,减少机械下地次数,使土壤形成天然水库,属于保护性耕作。另外,大豆“深窄密”、“双行覆膜”、旋耕和超深松等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耕作技术在跨区作业地区广泛应用,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开展“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地方不仅使农场养机户增加了收入,也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农户普遍反映,使用大型气吸式播种机可节省种肥10%左右,机械收获可减少损失3%左右,农垦机械深松整地大豆亩增产25公斤以上。

2008年,黑龙江省“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又有新突破,农垦部门充分发挥农场先进大农机的作用,共出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近5600多台到地方作业,全省共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1771万亩,比去年扩大了370多万亩。

深松整地——传统耕作制度的“黑色革命”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黑龙江省的土壤耕作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省深松整地面积逐年扩大,已由2000年的2563万亩发展到2008年的5500万亩,基本上翻了一番,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和抗旱、抗涝能力显著提高。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小,土壤粘重,旱涝灾害频繁。深松整地是增强农业抵御旱涝灾害能力的一项治本性措施。据测试,松土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的地块,每亩能够增加70多吨的蓄水能力,这样可以明显缓解旱情。而在洪涝灾害发生时,深松整地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又能起到除涝的作用。另据比较,深松整地开展得比较好的农垦区域,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亩产分别要比土地未深松的农村高50、100、150和200公斤。这意味着,如果全省深松整地都达到垦区水平,粮食总产将增加近百亿公斤。

为此,2007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始实行深松整地补助政策,并将这一政策持续实施了两年,每年投入7500万元资金对深松作业进行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深松整地的积极性。

回顾多年来整地的历程,大致经过了牛马犁、“小四轮”和大农机三个阶段。整地的深度也相应的由10厘米、15厘米,到如今的35厘米。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尤其在2007年秋季全省深松整地的过程中,先进的大农机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此对大农机、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化,以至对农业现代化也都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四小机械化”得到大发展。即家家都养小四轮拖拉机,整地用小型整地机浅翻,播种用小型播种机,收获用一次只能收两三根垄的小型收获机。深松整地让农民认识到,并不是有了小农机就是实现了机械化。真正的农业机械化是采用先进的大农机,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要整地,大马力。”与小农机相比,大农机的作业效率能增加10倍以上。很多农民都表示,宁可多花钱,也要用大马力农机深松整地。

通过几年来的秋季深松整地,各地普遍认识到了深松整地的意义,纷纷加大了秋整地特别是深松整地工作的推进力度,对深松整地补助进行了全额配套。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匹配额度,提高了补助标准。通过对比,农民直接体会到了深松整地的好处。因此,近两年,广大农民深松整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地方的深松作业机械被农民“扣”下,农民在路上“截”拖拉机,要求安排深松整地的事情时有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整地 农业机械化 水稻 拖拉机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