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中国农机化导报记者陕甘地震灾区采访随笔


王建鹏

1998年洪魔肆虐荆楚大地之时,我曾有幸代表报社去湖北慰问和采访农机人。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中,军民团结铸成的钢铁大军,有力击退了洪水的嚣张。农机人勇立潮头,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地震,虽没能在第一时间亲临前线,但是在余震不断,灾区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我又一次代表报社,赴陕西、甘肃两省采访。其间很多人、很多事,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也必将铭刻在心,激励我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其间,我和同事也发回了很多稿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令我感动和难忘的事,值得记忆和回味。闲暇之余,按时间顺序整理成篇,共九篇,以飨读者。

   

之一

众将士请长缨慷慨出征

 

这次大地震发生后,我一直在关注灾情。每天回家看电视,在单位里看新浪网和新华网中的滚动新闻。中华民族历经劫波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凝聚力,让我七尺男儿经常泪流满面,恨不得插翅飞到前线,做个志愿者,参与作战。

地震发生后,我就一直和四川省农机部门的朋友联系,结果可想而知,电话打不通,短信没人回。直到当日晚六点,四川省母世杰局长和监理站李红星站长才回了短信,并告知他们农机局的同志一切平安,他代表省局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及时将此信息告知了报社相关人员,所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随后的时间内,我与四川、陕西及甘肃三省农机局的领导也多次联系。但大家的看法都基本一致,震后第一阶段救人为主,我们农机也插不上什么手。农机要发挥作用,还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以报社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从5月27日开始,由宋毅社长和和我分别带一名记者去灾区采访慰问。当时决定时间为两周,都去四川重灾区,宋社长先去一周,然后由我再换班。

由于灾区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灾区物资供应非常紧张,随时也有可能吃不上饭,露宿街头的情况,所以报社领导班子决定让报社记者采取报名的方式,也就是与往常指定人的方式不同,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

动员会开完后,没想到第一个来报名的是发行部张建设主任,紧结着是综合处的薄庆春主任。这两个主任平时都不从事采访工作,也都50多岁了,但他们都表示没问题,一定能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再后来,大家报名的踊跃程度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就连平时不做采访工作的美编苑高生、做财务工作的孙昊副主任都主动请缨。他们都表示:“我们知道,领导派我们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我们还想报名,就是想用报名的这种方式来支持抗震救灾。”记者杨杰是四川人,家虽然不是重灾区,但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考虑到他语言上的优势,最后决定先由他和宋社长一起去四川。

导报编辑部主任刘卓本来在外地出差,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不断给宋社长和我打电话要求上前线。他说:“他是一个党员,这个关键时候,应该冲锋在前,给导报的记者们做一个好的表率。”当时由于考虑到他是部门主任,同时要报道跨区机收的任务,想让其他年轻的记者参加。但最后报社领导还是终于被他的诚恳和执着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宋社长回京后,我们将方案做了调整,陕西和甘肃的灾情也非常重,我们临时决定改去这两个地方。

 

之二

“燥热”的西安

 

我们定于6月3日下午到达西安。当天北京下着大雨,气温骤降,穿着短袖的我们感到寒气袭人,更没想到的是,报社临时停电一天,办公室黑呼呼的。平时有电,大家不觉得什么,但突然断电才发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没有点几乎无法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停电也打乱了我们原来的计划。我去灾区之前,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都存在计算机里,本打算上午好好整理并消化一下,突然的停电让我的前期准备工作白费了。

我们从西安机场一出,一股热浪迎面袭来。汶川8.0级主震和青川6.4级余震,西安震感强烈。而且有一段时间有谣言说地震北移,在天水和西安之间有较大的余震,这给西安居民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但我们发现西安的生活秩序还是很正常的,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商店照常营业,饭店生意依旧火暴,烧烤摊上人声鼎沸。但省局的同志告诉我们,也有一些人很恐慌,晚上不住家,在外面搭建帐篷。有些住高楼的人,就在外面租房住在一楼,有的还跑到乡下老家住平房。我们在西安明德门附近,看见了许多帐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最多的是用彩条布搭建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杉 办公室 面条 平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