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积极推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不同,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北方平原地区多,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对于粮食作物推进全程机械化可能性大;南方丘陵山区地区多,适合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应根据种植作物不同有选择地发展机械化,宜机械化则机械化,宜半机械化则半机械化,着力解决生产环节机械化问题,走符合丘陵山区实际的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农业机械化应按照区域发展条件分类指导,实行分区决策、分类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达到不同区域实现不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区域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服务支撑。(三)实施农业机械购置区域性差别补贴措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不是一个短期的扶持政策,而是一个长期的支持政策。近几年来,平原地区或粮食主产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主要是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结果。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向粮食主产县倾斜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条件下向丘陵山区倾斜,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满足丘陵山区农民的实际需求,防止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出现″马太效应″。农民购置意向因区域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农民购机能力与农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过程中,应因地制宜运用政策调控手段,采取补贴比率区域性差别的方法,适当调节资金资源向弱势群体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配置倾斜,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方面补贴机具的确定应在坚持通用类农机具全国统一竞争择优筛选的制度下,适当扩大地区非通用类选型范围,以满足不同区域对特色农机具的需求。另一方面,补贴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区域农民购机能力、不同作物机械化发展水平及作业市场化程度,差别对待。区域农民购机能力较弱特别丘陵山区应加大补贴比率;区域农民购机能力较强和作业市场效益好的农机具可适当降低补贴率,可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金融信贷机构向农民提供购置农业机械贷款,实施混合型补贴。对于政府导向的新技术、新机具应加大补贴,促进其尽快普及,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对于达到更新报废条件的农机具,应采取补贴的措施鼓励农民更新,节能减排,保障安全。总之,通过差别补贴方法,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支持政策在多层面、多方位发挥作用,促进不同区域农业机械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平。(四)加大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和推广力度。提供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应根据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科研开发,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搞好农机与农艺配合。另一方面,支持农机企业科技进步。对农机企业实施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继续通过实施补贴农机具竞争筛选制度,引导和扶持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良好的农机企业在竞争市场中,不断创新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保障措施,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让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放心。另外,全国地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耕作制度不一,对农机具技术要求不同,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认识也不同,因此,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让农民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作用,从而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拖拉机 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