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突破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河北农机化精彩片断回眸


河北省农机局 郭恒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是小麦和玉米大宗粮食作物的主产区。1978年之前农业机械化在农田灌溉、土地耕整、小麦机播作业上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之后,几代农机人自强不息,围绕粮食生产,主攻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努力实现节本增效,多项农机化工作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可观的工作成绩,走在全国农机化工作的前列。

跨区机收小麦是河北省农机部门主抓的品牌工程之一。

河北省小麦机械化收获始于80年代初期。1978年河北省农机年报统计资料显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零,小麦机收只有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富裕起来的农民自主经营农业机械,到1986年,全省联合收割机发展到587台,割晒机20254台,机收小麦达到618.58万亩。

1986-1992年,出现了由农机部门组织的短距离跨行政区域作业。为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1986年,石家庄市和获鹿县(现为鹿泉市)农机管理部门与山西祁县农机管理部门签订相互支援机收小麦作业合同,组织本地联合收割机在完成小麦收获之后,赴山西祁县易地机收小麦。由于作业期延长,农民收回购机成本的期限大为缩短。利益的驱使,促进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到1992年,全省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到4442台,比1986年增加6.6倍,割晒机84148台,机收小麦2282.1万亩。小麦收获呈现联合收获和半机械化收割共存局面。

1993-2000年是河北小麦联合收获发展高峰期。在机具选型上,1993年河北省农机局和藁城市农机局合资引进并组织生产新疆-2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了12个方面的改进,年产量迅速达到2000台,使新疆-2型小麦联合收割机成为小麦机收和长距离跨区作业的主力机型。连续4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小麦联合收获现场会。

各级农机部门大力培育小麦机收作业市场。省农机部门加大小麦跨区作业组织力度,充分利用豫、冀、内蒙古南北15个纬度差所形成的小麦成熟梯度,组织联合收割机南下北上,机收小麦的时间拉长到2个月。为组织好跨区作业,县级农机部门组织人员到外省联系和考察作业地点,并为跨区作业队配备了维修服务人员,携带配件跟踪服务。河北省农机局组织与河北毗邻的豫、晋、蒙农机部门,举办了四省区跨区作业协作会,保证供需双方的利益。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这项活动在部门推动、利益驱动双重作用下,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最高收入达到6万元,联合收割机一度出现脱销,出现了供不应求和农民过年持币购买联合收割机的现象。参加出省作业的机具逐年增加,1995年到河南省机收小麦的联合收割机达到3000台,1997年上升到5300台。1998年出省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一跃达到1.2万台,河北省成为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会战的主力军,中原大地每两台联合收割机中就有一台来自河北省。

“九五”期间,河北小麦收获实现大突破和大发展,共组织近7万台(次)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其中赴省外作业数量近4.4万台(次),累计完成省外作业面积1650万亩,作业收入4.3亿元;减少粮食损失和增加作业收入两项累计39亿元。2000年,联合收割机发展到41941台,拉动小麦联合收割机增长近3万台;省内累计完成小麦联合收获面积1.02亿亩,全省小麦联合收获水平提高到70.8%。冀中大地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三夏’挥镰汗流淌”的状况,已经被“乘树凉,喝啤酒,跟着麦袋往家走”的新景象所替代。沿用千年的打麦场和碌碡,在小麦主产区已难得一见。

2001-2007年,河北省依然是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会战的主力军和主战场。为做好小麦机收和跨区机收工作,河北省政府每年都要发出通知和通告,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责成农业(农机)、公安、交通、石油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力保障小麦机收和跨区机收工作顺利进行。每年出省参战的联合收割机均在1.2-1.4万台,引进的联合收割机6000-8000台。组织小麦跨区作业逐渐由农机部门转向经纪人和农机合作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增长速度趋缓,跨区作业效益趋平。2007年,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到59900台,机收小麦3432万亩,小麦机收面积达到96%。小麦联合收获面积由2000年的70.8%上升到90%,全省基本实现联合收割机收获,割晒机退出历史舞台。

跨区机收适应了市场,解决了机械化大生产与农机分散到千家万户之间的矛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这一创举,满足了农民对机械收获作业的需求,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联合收割机 玉米 免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