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张宝文: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展望


(四)社会需求持续旺盛。

近些年,农民和农业生产对机械化作业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使用机械技术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经济有效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要求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各类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农机热”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持续下去。

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工作全局。要以人为本,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在推动农机“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关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地区之间互动发展的关系。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注重增加农机装备总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农机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使得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协调,安全生产和效益提高并重,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二,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农民最急需的环节入手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方向和切入点。在工作中,必须牢牢抓住“四个重点”:一是要抓住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二是抓住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等重点粮食作物,三是抓住机耕、机播、机收等重点生产环节,四是抓住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组织好农业机械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

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各地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选择切合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式和途径。要将农业机械化工作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让农民从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第四,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找准制约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发挥当地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有所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条件具备地区实现整乡、整县推进,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地区,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服务,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要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第五,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要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要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农机产、学、研、推有机结合,鼓励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当前,要着重加快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马铃薯、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重点作业环节的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应用。要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六,坚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的发展;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实现规范化运作;大力发展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农业机械销售、作业、维修等服务市场发展,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努力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创建农机服务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跨区作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机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水稻 玉米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