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明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出台,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为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汪懋华院士认为,应该结合行业的特点来研究这个问题,进一步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理清促进农业机械化及振兴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其中自主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汪院士认为,自主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但我们如果不同时研究体制与机制创新,这个创新体系是不完整的,是不会非常有效的。”在技术创新方面,农机化科技进步在“十五”期间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需要很好地总结。比如水稻收获、栽插机械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已经进入到快速推广发展阶段。这是“十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一个亮点;在玉米收获机械化方面,技术创新也有了重要的进展。去年9月份,工程院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组织几位院士及专家组到山东考察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情况。至2004年末,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平均水平只有2.6%,而淄博市发展玉米机收通过推动装备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玉米机收率可接近10%。“农机化的自主创新问题,不只是技术创新问题”。以水稻机械化为例,1997曾召开过全国水稻机械化研讨会,当时提出三大问题:收获、栽植、干燥。近几年南方水稻收获、栽植装备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但水稻干燥机械化到现在也还没有很好推广。从技术上讲,国内或国外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干燥技术研究成果和装备产品进入市场,但干燥技术为什么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呢?关键是推广使用机制问题。这类设备应用季节性很强,投入也不小。如果当年收获季节气候干燥,农民就不一定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干燥设备,这就关系到社会化服务机制的问题。若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探讨服务机制的创新研究。”服务机制创新很重要汪院士认为,“十一五”农机化自主创新,应该是全方位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服务模式,要将这个问题作为“十一五”推进我国农机化自主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十五”期间,农机化的一大突破就是农机化服务机制的创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普遍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与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来加以解决—发展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化服务组织,创新了各种不同的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效果很好,这是‘十五’期间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大亮点。这就是机制创新的推动。应该充分认识发展这种服务在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方面的重大作用。为了发展这种服务,要尽可能为这些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装备,支持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异地收获为例,实现服务体制创新要比单纯的科技创新更为重要。促进异地收获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创新,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谈到通过服务来促进农业机械化,汪院士指出,发达国家早就这样做了,叫合同制。九十年代中期的博洛尼亚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俱乐部年会,就曾专题深入研讨交流过如何通过发展服务合同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和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农机化服务面临着新的情况,需要研究如何实现服务机制的创新,以及在服务机制创新过程需要哪些技术装备的支持,以便为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持。比如说异地收获小麦,九十年代刚开始搞小麦异地收获的时候,作业队可以从河南打到内蒙古去,由东到西,由南到北,服务范围很大,服务时间很长。在当时的市场需求情况下,这种单一的服务方式可以使农机专业户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但是从前年开始,部分省已经开始感觉有问题了。农机专业户的数量、拥有的机型和机器的数量快速发展。农机户或服务组织单纯搞小麦跨区收获挣不到那么多钱了,随着各地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也会出现一些地区性保护的问题,单一作业内容的服务范围变小了。这就提出了如何实现服务内容多元化与发展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的问题?如何降低服务成本,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更好地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农机化服务?这些都需要服务机制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更深地体验到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06-8-17/nj_74450.html
上一篇 : 虚怀若谷 是为学界创新明灯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