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内外兼修 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夏 明 廉维亮 刘 卓

2月20日,本报刊登了采访汪懋华院士文章《扶持农机服务业发展 全方位推进农机化自主创新》,文章发表后在农机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月3日,记者赴天津就农机科技创新问题采访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教授。他很赞同汪院士的一系列观点,并就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认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存在着投入不足,技术基础差,普遍只追求眼前利益等问题。

农机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交谈之初,蒋院士为我们的话题设置了一个前提:研究农机科技创新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农业机械与其他机械的不同。他告诉记者,农业机械加工的对象是生物质、是有机质,与加工对象为无机质的机械加工、建筑、电气、印刷等机械装备有着明显的不同,即:

与无机质的加工对象相比,有机质的变化因素非常多,规律性差:研究所得的理论多数只能在定性方面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如果想将太多因素包含进去,形式上很科学很深奥,实则无法应用。但搞技术,必须要求定量,也就必须通过实验,而且是在生产条件下的实验。

变化范围大:比如水稻收获的初期,茎秸的湿度非常大,达到75%甚至更高,色泽青绿。但是霜后的水稻,茎秸干枯、湿度仅百分之十几,霜前和霜后的性状迥然不同,农民要求一台机械都能收,可见创新之难。

季节性强:作业季节短,机械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

地区差异大:同样的机械,同样的作物,在不同的地区作业效果差异很大。

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多数机械在室外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大。第一年性能好,第二年就可能不好。对比工业经济的投入与增长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农业增长的规律性较差,增长慢。

作业的种类、作业的环节繁多,机器的类型和规格繁多:农业机械是为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一服务的,种类之多、范围之广、涉及学科门类之多,非某种行业的机械所能比拟。

介绍了农机行业的特点后,蒋院士进一步介绍了农机科技的特殊性:

工作量大:从构思、设计计算、部件的室内试验、样机的田间试验到进行科研成果鉴定,再到小批量样机的中间试验、产品样机的试验和最后的批量生产,农机科研工作经经历众多的程序。蒋亦元认为,其他机械的研制也会有类似的过程,“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环节当中农业机械还有其特点:反复多次的试验,包括室内的和田间的”。

研究的周期长:试验必须要在田间进行,每年仅一次,季节又特别短。而且还必须在多地区、多年份进行试验。

知识产权不易得到保障:农机不可能太复杂,否则推广不开。这就得靠搞得“机巧”,结果就是仿制容易研制难。

风险大:既要优质、高效、操作方便,又要便宜,矛盾太多,成功率低。

工作艰苦、报酬低:田间试验风吹雨淋,农机是微利行业,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创新研究。

 “这就是现状。我们谈农机的创新,必须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谈,来研究对策。”

为农机科技创新创造外部环境

蒋院士认为,“要加强投入,引入适当足够的资金,没有这点是不行的。因为创新一定是在大量的失败中间产生的少量结果。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的错误结果中产生的,开始时总是错的可能性大于对的可能性。”没有适量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搞大量的试验。

农业的科研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些都是影响到子孙后代的问题。农业的研究具有部分公益性的性质。所以蒋院士认为,“农业机械的研究机构,不能一下子断‘皇粮’,建议国家把这些研究机构中的一部分划分出来,拨出专门的经费,让他们安心从事关键性、基础性、广泛性、前瞻性的一些基础研究,研究结果为全行业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水稻 总体 脱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