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生物质炭基肥大热,暗藏哪些真相?是炒作还是商机?


  试验证明,生物质炭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对土壤品质确实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湖南农业大学一项水稻试验表明,在两处镉一级污染土壤中施加炭基复合肥后,稻谷中镉和铅的含量未检出,产量增长超过10%。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冬小麦上,等量施用45%含量普通肥(对照田)和40%含量三聚炭肥(试验田)后发现,对照田蚜虫多,喷洒两次农药防治;试验田蚜虫少,不用喷洒农药防治。对照田亩产514公斤,试验田亩产550公斤,增产7%。按小麦2.2元/公斤计算,每亩冬小麦农民可增收79元。

  有研究人员表示,把生物炭埋到地下后可以有几百至上千年都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壤。生物炭富含微孔,不但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含量,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事实上,之所以肥沃的土壤大都呈现黑色,就是因为含碳量高的缘故。

  机遇:稳抓商机,躲避大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曾说过,“炭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前景的材料,历史上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炭,其附加值甚至能够超过可燃气。”

  当生物质炭的蓝海市场被打开,企业该怎样抓住商机、扬长避短呢?

  潘根兴表示,企业的赢利点在于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全面利用,并结合增值产品的市场应用。未来要种出优质农产品,炭基肥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以三聚绿能为例,企业生产的炭肥产品质量上乘,增产优质无公害效能突出,并开创出一种先进的市场模式(原料与产品一体化、强强战略合作、产品加田头农化服务),因此竞争力优势明显。

  针对越来越多企业进驻生物质炭领域的现象,潘根兴认为,企业如果想把这块做好,要注意运用联合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从原料到市场,需要大联合;在政府提倡的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双向目标下,争取政府支持,并与科研机构和试验服务机构建立合作,保证科技-产业-政府的协同。注意不要一哄而上,不是所有的炭化都可以做成三聚绿能这样的产业,也不是所有的生物质炭都能做成极好的生物质炭基肥料去服务生态农业的。

  周建斌强调,企业一定要注意发挥利用炭孔隙发达,吸附性强的性能,否则做出来的就不是炭基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气化方式获得的生物质炭能让炭的性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比干馏炭化的方式都好。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最先进的炭化技术是气化联产炭,把秸秆里面的可燃气利用起来作为能源来使用,同时又能提取出炭,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好。这个技术不仅是国内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美国是2015年才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家研究的要比美国早十几年。

  痛点:技术待提升,推广有难度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从一开始诞生到发展再到慢慢成熟,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农资企业纷纷争抢生物质炭这块香饽饽的同时,也折射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企业面临制炭原料的收集、处理和非集中供应的难点。业内人士指出,这要靠先进的组织和实施模式来实现,必须要有大的产业链核心企业支撑和合作社-企业-金融-政府的合力,而这些对于一个单一的企业是很难做成的。

  其次,炭化技术方面存在问题。虽然前面提到现在最先进的炭化技术是气化联产炭,但是一些企业对这些还不太了解,技术跟不上,用的是较落后的制炭工艺。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需要采购生物质炭来生产公司产品,但买来的生物质炭稳定性不够好。不同的企业用不同的制炭技术,再加上使用不同的原料,最终做出的生物质炭性能就不一样。从秸秆到生物质炭的过程,还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该企业还反映,炭的出售方和炭的采购方在进行交易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指标去衡量买卖的产品合不合采购要求,所以这方面的市场还有待规范化,市场秩序不是很稳定。

  再次,产品推广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某炭基肥企业负责人表示,生物质炭去向很多,对于做炭基肥的企业来说,最终是流向农民,这为推广增加了难度。因为目前农民还是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土壤健康,另外农民还喜欢比较肥料价格。生物质炭基肥的价格比普通肥料的价格高,农民喜欢将其与一些低端的有机肥作对比,由于农民倾向于便宜,因此这种新产品在市场上不占优势,所以这为生物质炭在市场中的应用造成阻碍,政府要引起重视,才好让企业做工作。光靠企业力量去宣传这种新东西,毕竟能力有限,最终社会不一定认可,经销商和农民也不一定认可。企业希望政府能进行扶持,打开相关卡口,也需要政府力量引导农民,科普知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气化 对照 施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