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洋肥料”激增,背后有何猫腻?


  近些年,市场上的一些进口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些人在国外注册公司,倒腾一番后,以洋品牌的面目出现在国内市场,获取农民信任,牟取每吨比国产肥高出一两千元的价差。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国内兴起的特肥领域较为普遍。“造假者可能从某个国家倒腾一下变成了进口品牌;另一种是从通过比利时或者荷兰等注册公司进口一些非知名品牌的产品,然后再灌装国内产品以进口肥等方式销售。”

  手段四:碰瓷耍赖,仿冒大牌

  本报走访的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一些假冒进口肥出现得最多的现象是蹭热度、仿大牌。

  俄罗斯阿康作为知名的跨国肥料公司,其马型商标被中国农民所熟悉。“我们的产品被打擦边球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早期有画一个或两个马头的类似商标,或者套用我们企业名称,这种情况很多。”俄罗斯阿康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永盛丰农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市场上有很多打擦边球现象,农村面积比较大,老百姓的辨识能力有限,他们的这种行为很容易得呈。针对这些仿大牌行为,他们正在提起诉讼、积极打击,但也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

  春耕期间,本报获悉在广东广州、徐闻、雷州、廉江、新会等地均有以“*马”为商标的肥料出现。问题是,尽管其中的仿冒企图或隐或现,但企业真要打假却无处下手。

  “严格意义上说,只要不是假冒伪劣,很难通过目前的法律去限制他们。”北京永盛丰负责人说,这些人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守行规,对行业道德和社会危害极大,他们对此也只能表示谴责和遗憾。

  □吴俊生 郑涵予 刘轶祚

  执法部门查封涉嫌假劣肥料 (甘小明 供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复合肥料 识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