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愿做那一片绿叶


□本报记者龚洁

作为一家专注于生产肥料增效剂产品的企业,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利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新型肥料上的技术优势,针对目前国内外化肥市场及施肥存在的问题,以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生物型化肥增效剂技术的研发、生产与推广,解决施肥短期内速效不高效的难题,促进了中国肥料行业的发展。近日,本报记者就肥料增效剂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及应用话题,采访了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宗云。

《农资导报》:新型肥料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卢宗云: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启动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这无疑对新型肥料的生产、研发带来了很强的提振作用。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终端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新型肥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所认识。在国家政策鼓励及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下,一时间,许多肥料企业一头扎进了新型肥料的生产和推广之中。而对于肥料生产企业而言,要想生产出过得硬的新型肥料产品,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的效果,用怎样的技术、添加怎样的肥料增效剂,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说,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既面临政策、市场

等方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

《农资导报》:我们知道,“保肥思”是由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新型肥料增效剂产品,那么“保肥思”这款产品与市场上其他肥料增效剂相比,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卢宗云:“保肥思”是我们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的氨基酸聚合物,其分子量在100万单位以上。将“保肥思”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化学肥料中,“保肥思”能以其强大的吸水保水性能在肥料和作物根系周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微环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对肥料养分离子的吸收。同时,“保肥思”以其带电及大分子的缠绕包裹性能对肥料分解释放出的氮磷钾等养分离子,产生静电吸附和缠绕包裹作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防止了土壤中养分离子氮的挥

发淋溶损失,磷、钾的固定损失,从而提高作物吸收利用的效率,降低肥料损失浪费,促进作物生长,减少了资源浪费,保护了环境。

“保肥思”属于内置型肥料增效剂,对土壤、水温环境要求低,所以适用的土地(水田、旱田、保护地)范围广。值得一提的是,“保肥思”是生物技术合成的氨基酸聚合物,其本身分解以后形成的小分子氨基酸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是对植物有益的养分,所以对环境、植物和食品没有任何的残留及危害,是真正绿色、生态、环保的增效技术,特别适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化肥企业采用此技术生产聚氨基酸肥料,只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在合适的环节均匀地添加进去就行了,无需大量的设备投入和改造,具有生产成本低、田间效果好、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

《农资导报》:刚才您谈到“保肥思”对企业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田间效果好、生态环保等优点,那么,目前“保肥思”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的进展如何?

卢宗云:辽宁中科研制的“保肥思”产品从2011年开始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了化肥生产企业的重视。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此技术生产出了聚氨基酸复合肥料,山东鲁西化工、河北藁城化肥厂生产出了聚氨基酸尿素,云南玉溪云海工贸公司和新疆惠尔农业公司生产的聚氨基酸复合肥应用在云南的豌豆、新疆的番茄生产上,以其明显的田间效果受到农民的欢迎。

《农资导报》:您觉得如果这样一项技术大面积推广,会对农民、企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

卢宗云: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的产肥大国和用肥大国,但肥料的生产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延长肥料的有效时间,是肥料技术进步要努力奋斗的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在肥料获得增效的同时,使增效技术本身不会对环境和作物造成污染。中国的农业种植效益比较低,任何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考虑农民用户的购买力,要考虑农民的投入产出比。“保肥思”在肥料生产中增加成本仅是几十块钱,到农民手中也不过每吨增加300元左右,是农民完全用得起的新型肥料产品。农民每亩地采用此肥料增加肥料投入20~30元,而带来的增收效益则在100元以上。化肥企业在现在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采用此技术可以生产出有技术含量、有明显使用效果的差异化产品。聚氨基酸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氮的利用率可提高15个百分点,磷的利用率可提高4个百分点,钾的利用率可提高7个百分点。粮食作物增产在7%左右,叶菜类作物增产在20%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增效剂 化肥 施肥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