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创新引擎带来活力


□本报记者王爱娥

在农药行业竞争激烈、对环境要求又特别严格的背景下,农药企业如何拓展持续发展的空间呢?公司董事长毕强肯定地表示,依靠科技创新这个“发动机”,“以科技开发为龙头,创新为主,创制仿制结合”。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风雨十年,自2002年白手起家,如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架构,不但出口贸易强劲,而且国内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2011年公司销售额达1.4亿元。公司近年来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

创新研究投入为先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是农药行业最具有活力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之一,公司拥有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由科技精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衔,集中产品合成、化学工程、精细分析等专业人才“配套成龙”,公司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20%以上,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小试研究和应用开发,实现了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步。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强化产品特色,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企业不仅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而且拓展了持续发展的空间。2009年公司技术中心被松江区经委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培育)企业。

公司主要业务是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卫生杀虫剂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农药、生药、环境卫生等领域。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科委、经委、农委等科技攻关项目,每年的科技投入占销售总额的5%以上。

毕强介绍,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部门的攻关项目20项,包括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杀虫剂吡丙醚创新工艺开发》、上海市重点科技项目《新品种噁醚唑的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杀菌剂氟环唑中试研究》、2011年申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环氧虫啶,还参与国家“863项目”等多个项目研发。

借助科研院所实力

上海生农成立以后,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上海生农实验室,由程志明教授负责带领研究人员开展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2004年至2010年,公司与上海师范大学生环学院化学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成立精细化工联合实验室,共同申报上海市和国家有关精细化工的科研项目和专利申请,并参与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生论文指导,毕强和程志明教授等担任兼职教授,并作为硕士点导师联合招收研究生。

为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技术创新资源,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公司自成立起在生测研究工作上与上海市农科院、浙江化工研究院进行合作。2003年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2010年进一步成立“华理生农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开发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开展农药创制品种和关键中间体清洁生产工艺研发,共同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创制品种和农药制剂加工技术。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促进和加快了成果产业化转化。

毕强认为,科研院所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源泉,而且大学还直接孵化科技产业,是孕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母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然逐步发展为技术转化及推广主体。“校企合作建立课题组,对成果转化的作用尤为明显,商业成功率较高。”最近,上海生农与华东理工大学、美国FMC公司合作建立全球作物保护发展创新联盟,并正在开展华东理工大学自主创制研发的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的生产及国内市场推广。

成果转化普惠于民

实践表明,一项技术成果在实验室达到成熟阶段,只意味着其在市场上的历程完成了20%,剩下的80%则体现在技术工厂化、产品化及市场的开拓和推广等方面。毕强认为,作为一家涉农科技型企业,上海生农借助科研团队的持续创新和技术支撑,让科研成果第一时间普惠于民,将最好、最新的农化产品呈现给消费者。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虫剂 产业化 转化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