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从谁来种粮到构建粮油生态圈


    本报记者张艳玲

    “江原县,(蜀)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小亭,有好稻田……”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史学家常璩就在《华阳国志》里这样描述川西平原的沃野稻香。处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四川崇州市便是文中的“江原县”,素有“天府粮仓”的美誉。

    然而,在本世纪之初,富饶的崇州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工业化城镇化浪潮的冲击,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难题随之而来,谁来种粮成为崇州迫在眉睫的难题。

    2010年5月,崇州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为崇州粮油产业困局打开了第一个口子。10年过去,粮油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崇州手中的一张王牌,粮油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全产业链体系不断健全、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至此,崇州粮油产业完成“三连跳”。

    1

    农业共营制破解“谁来种粮”难题

    2010年5月,隆兴镇黎坝村15组的30户农民自愿以确权颁证后的101.27亩土地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起成立了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一开始主要是想解决土地细碎、无人种粮的难题,没想到最后能推动全市粮油产业的发展,甚至在全国都有了名气。”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第一任理事长周维松表示。

    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尝试给了崇州市决策层启发,并逐渐探索构建出一套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核心的“农业共营制”,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都曾为其“点赞”。

    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收益主要分为两块:一是每亩保底收入,二是除本分红所得,一般经营收入的70%都会作为入股分红。然而,由谁来经营集中的土地呢?崇州的办法是:借鉴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构建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CEO)为生产管理核心的“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的运行机制。

    赵国喜是通过公开竞聘走上崇州农业职业经理人岗位的第一人。“还好我临时调整策略,最后可是全票通过!”直到现在,聊起当年那场竞聘,赵国喜仍然眉飞色舞。

    47岁的赵国喜早年在外卖过建材、在家具厂做过质检员,2006年回到村里搞生猪养殖,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我是想着搞种养结合,春种小麦作青贮料,猪粪可以还田肥地。”赵国喜透露了从养殖业拓展到种植业的原因。

    在实践中,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社员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共营共享”机制,这也是这一模式被称为“农业共营制”的原因所在。

    为了吸引广大青壮年农民、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村组干部以及大学生参与到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中来,成都市进一步细化扶持粮食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建设、农机具购置、农民合作社等政策,倾斜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成都市还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行补贴。

    各方政策配套下,崇州涌现出一大批会种粮、爱种粮的农业职业经理。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农业共营制发挥的作用。2015年,崇州全市水稻单产达548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达28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加15公斤、5000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69元,2013~2015年平均增长19.9%。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崇州已有土地股份合作社246个,入社面积31.6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1%,农业标准化覆盖率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6%。

    2

    服务升级融合发展打造粮油产业链

    随着专业的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与配置中发挥作用,政府开始退出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向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宏观发展导向的主体和领域,构建农业科技、品牌、金融和农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依托“一校两院”,崇州组建起了包括8名院士的近300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引进了包括川农大科研总部在内的26家科研院所和育种企业科技平台,培育了376个水稻品种,志在打造长江中上游优质水稻新品种中试熟化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水稻 生态圈 粮食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