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农药企业侵权事件经常发生。不仅有国内企业侵犯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还有国内企业之间的互相侵权,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如果能够通过低成本获得可以产生巨大利润的先进技术,谁还会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去搞自主研发呢?笔者认为,只有对专利侵权“零容忍”,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药行业专利侵权的危害不容小觑。对国外专利方面的规定不是很清楚的条件下就盲目生产,给侵权企业带来不小的诉讼和经济赔偿风险,也损害了中国农药产业的整体形象。更深远的影响,莫过于严重阻碍了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屡屡发生的侵权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农药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有限。
中国农药大而不强的困境突围需要技术创新,而这需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治环境,让脚踏实地搞创新者真正实现劳有所得,才能真正鼓励创新、摒弃投机行为,使农药企业从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中汲取自主研发的动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近年来国家在农药专利保护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整治力度仍然不够。为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目前,中国在农药登记、专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关键是加强贯彻、执行力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其次,利用公示制度对侵权者曝光,使其在行业中难以立足等。如果不法行为的代价高于其所获得的收益,侵权行为便会从源头得到遏止。最后,还可以借鉴日本的同业禁阻制度,各个企业共同遵守3年内不录用离开同行企业人员的规定,有效减少商业和技术秘密泄露,杜绝人员流动带来的侵权问题。(古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24/27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