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多措并举强产业纵深加工浴新生


    天津市加大对小站稻经营主体培育,提升现有企业加工能力,到2020年,实现生产小站稻谷全部精深加工。培育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农民合作社和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小站稻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个。打造10个水稻体验式休闲项目。

    同时天津小站稻产业功能也呈现多元化,宝坻稻区以园区和旅游特色村为载体,积极开发以稻田湿地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泥鳅水蛭产业化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园区,以及以小辛码头村、欢喜庄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村。津南区也积极推动构建集高效生产、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示范服务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模式,重振天津小站稻的繁荣。

    市场引导育种建立产业技术体系

    清末时期,直隶总督李鸿章部下周盛传在小站地区屯田练兵,为了筹补军饷,他在小站、葛沽、白塘口一带垦田种稻,秉承先人种稻之衣钵,开挖毛渠、拉荒洗碱、引进良种,经长期培育,终于生产出银珠粒粒的“小站稻”。

    “好吃”一直是小站稻最独特的优势所在。天津市近些年育成的品种都在口感上做足了文章,以对接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市场。最新育成的特优质水稻品种“金稻919”“津稻9618”“津稻179”“金稻777”“津原E28”“津原U99”“天隆优619”“津川一号”等,以其晶莹剔透的外观、特别优异的食味、较高的产量潜力,全面达到日本食味米水平,支撑起天津小站稻高端精品米业的发展。

    但是,往年天津市优质稻种植面积仍不到10万亩,主要种植的是高产型或高产优质兼顾型的水稻品种,覆盖了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70%,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仍为“津育粳18”,种植面积18万亩,其次是“津原89”,种植面积达到11.7万亩。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胜军博士介绍说:“其主要原因,一是当前收储政策并未做到优质优价;二是种粮户缺少必要的存储条件,为快速收回成本,绝大多数稻农选择种植高产品种;三是优质稻谷和优质稻米销售渠道不畅、小站稻市场空间没有打开。因此,通过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户种植优质小站稻品种是优化和完善小站稻品质十分迫切的需要。”

    天津市财政支持成立了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共设置16个岗位专家和17个试验站,涵盖天津市与小站稻产业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示范推广及生产企业,为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源头支撑。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大力发展小站稻种子产业,目前优质米“津稻179”“津原E28”“津川1号”等已在生产上推广多年,是很多稻米加工企业的订单品种。

    天津市还有完善的粳稻种子基地,每年繁育小站稻良种500万公斤,除天津地区外,主要销往江苏、辽宁、山东、安徽等地,面积为120万亩左右,天津已成为当前北方稻区面积最大的粳稻种子生产基地。

    最近由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天津小站稻提质增效产业化重大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以上,申请财政资金资助2000多万元,将建立小站稻种质资源库,涵盖国内外常规、杂交及功能性优异资源及其衍生系,资源保存量达3000份以上;建立杂交小站稻品质保障、栽培方式、加工包装系列标准并推广应用;建设小站稻种源基地,实现优质小站稻品种规模化生产,年推广优质小站稻10万亩以上,带动农民种植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完成优质小站稻米精深加工示范线及配套储藏设施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产业化 大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