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多措并举强产业纵深加工浴新生


    图为2018年“小站稻香·重塑辉煌”推介会现场(右一为天津市副市长李树起)

    图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质育秧示范现场。

    本报记者金慧英文/图

    “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天津小站稻种植始于宋辽时期,兴于淮军屯防,成名于清朝末期“小站练兵”,曾为皇室贡米,“小站稻”品牌闻名中外。

    小站镇位于天津东南,距北京149公里。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国家南繁基地关于小站稻的指示精神,从2018年开始专题研究部署,做出振兴小站稻产业规划,让老产品焕发新活力。

    按照规划,天津市振兴小站稻产业将立足京津冀,以“精品、绿色、品牌”的发展思路打造高端米业,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小站稻全产业链,重点发展种源农业、秧苗产业、稻米加工业和稻田湿地休闲观光业四大产业。

    建设现代化基地推广绿色生态种植

    九河下梢的天津,南运河水曾夹带着营养丰富的泥沙、有机物,注入小站的土地,以甜刷咸,化碱成腴,造就了“小站稻”大自然的风物珍品。

    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这一农业珍品因天津水量减少而逐渐衰落,到2003年种植面积仅为11万亩。近些年来,由于水情条件的持续改善和部分水利设施的修缮,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优质高产品种及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到2017年达到44万亩,但也只达到历史最大种植面积的30%。

    时光之轴摇移到2018年,天津市编制了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小站稻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天津市制定了小站稻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实现优质小站稻种植全覆盖,生产面积稳定在80万亩,其中制繁种基地2万亩,优质小站稻生产田亩均单产达到650公斤,年生产优质稻50万吨以上。到2022年小站稻生产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

    2018年“小站稻香·重塑辉煌”推介会在津启动,天津市有关机构负责同志及全国知名专家200余人见证了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的开镰仪式。六台新型联合收割机轰鸣驰骋,万亩稻田上只需5个人管理,全程机械化耕作,采用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侧深施肥和测土配方无人机喷洒。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程永表示,中化集团公司与天津市西青区合作,选择小站稻名优品种“天隆优619”作为主打,将建设3万亩优质小站稻现代化生产基地。

    基于小站稻传统的优良品质,天津市水稻种植区开展以绿色为核心的保护性种植模式。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相俊红调研员告诉记者,“近些年,主要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两减’技术的普及,有效改善了稻作区的生态环境。”

    2019年天津市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小站稻产业振兴,推动小站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促进小站稻的全面振兴。其中,大力支持推广小站稻基质育秧技术。2019年计划推广面积26.3万亩,培育壮秧配套机插,提升天津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适度规模化生产。据了解,目前天津市已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育秧基地,每年可供应300万盘健壮的基质秧苗,保障15万亩本田实现集中供秧。

    发展小稻米加工培育新型主体

    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欢喜庄村,水平如镜的稻蟹间作田与村牌楼、凉亭、荷塘遥相呼应,呈现一派“北国江南”的景象。村里还开办了几家稻米加工业企业。在宝坻区以黄庄洼米业为代表的一批稻米及制品加工企业集中入驻园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八门城镇农产品加工园区。

    在天津市津南区形成了以优质小站稻开发公司为龙头,带动小站稻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扩建的“日思牌”小站稻加工企业,建成后每年可加工优质小站稻米近5万吨。

    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带动天津市3600余户稻农进行小站稻的订单生产,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优,初步形成以小站稻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日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刚刚得到1000万元项目拨付资金,用于承担《小站稻现代化智能化高端米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苏京平告诉记者,“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将上马日产50吨大米加工线、日产10吨GABA米加工线、留胚米加工系统、小型大米加工中试生产线,还有大米品质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及各种配套设施,预计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为周边水稻种植企业及农户提供加工服务。”据了解,该项目将对稻谷的烘干、加工、储存、销售实施行之有效的市场拓展战略,带动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通过种植高端小站稻品种,推广绿色优质栽培技术和科学的仓储加工技术,生产出绿色高端优质大米,实施四位一体品牌创建战略,促进小站稻的全面振兴。同时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在西青区开展优质小站稻米精深加工示范线及配套储藏设施建设,配置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日产150吨稻谷加工生产线,建设小站稻低温原料库和成品库,从加工、储存等方面保障产出小站稻米精品,并以国标一级米品种“天隆优619”为牵领,在西青区打造形成“育种、制繁种、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小站稻发展新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产业化 大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