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点绿成金活树变活钱


    谭宽余用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改造的森林农家乐。

    谭宽余(右)代表村里50户村民领到首笔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30万元。

    本报记者王壹文/图

    谭宽余是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下南乡农民,从三月下旬到现在一直忙不停,他花了7万多元改善了自家的森林农家乐,生意变得更红火了。这7万多块钱是谭宽余和其他村民一起以自家的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所获得的30万元贷款的一部分。

    作为下南乡南昌屯理事会的成员之一,谭宽余告诉记者,他们的日子变得红火,正得益于这笔贷款。

    1

    首笔贷款发放,村民接过30万贷款

    3月25日,广西首笔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仪式在下南乡南昌屯举行,中国农业银行环江分行向该屯50户村民发放了30万元贷款。“这30万将用于森林人家农家乐的建设,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些种牛交由屯里能人饲养,能人在出售这些牛后扣除买牛成本,利润由饲养人和屯集体分成。”下南乡党委书记覃纯果告诉记者。

    今年40岁的谭宽余是收到30万贷款的50户村民的代表,也正是他代表村民在发放仪式上从农行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贷款牌。他告诉记者,他们50户村民共有4000亩左右生态公益林,每年国家会有6万元的生态效益补偿款,但是分到每户每年只有1200元左右。而如今这个新政策可以用此质押来进行5倍贷款,让村民们有了周转资金。

    “有了这笔钱,我们不仅可以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搞花卉种苗和森林旅游了!”谭宽余说。

    2

    发挥倍数放大效应,让活树变活钱

    近年来,公益林不能抵押贷款,不能砍伐,已成为制约河池市林权抵押贷款的一大瓶颈,滥砍乱伐案件在河池时有发生。而这次将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是中国农业银行和林草部门精准扶贫的一次创新举措。

    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是以未来公益林补偿作为质押获得银行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一种绿色金融产品。生态公益林的林地经营、林木采伐及流转、抵押等受到严格限制。

    记者了解到关于生态公益林补偿,国家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中央财政对集体和个人生态公益林有着不同的补助标准:对国有林区和林场生态公益林,国家给予每亩每年10元的生态效益补偿款,除每年拿到这些补助金外,不得抵押融资。集体的生态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助15元,不可用于抵押融资。

    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把未来若干年的预期补偿收入转化为眼前的资金收入,发挥倍数放大效应,使生态公益林这一沉睡的资产被激活了,真正地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盘活了林权资产,实现了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生态变效益。

    “抵押”和“质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大有不同。抵押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管形态,仍由抵押人负责抵押物的保管;质押改变了质押物的占管形态,由质押权人负责对质押物进行保管。债权人对抵押物不具有直接处置权,需要与抵押人协商或通过起诉由法院判决后完成抵押物的处置;对质押物的处置不需要经过协商或法院判决,超过合同规定的时间,质权人就可以处置。抵押要登记才生效,质押则只需占有就可以。抵押只有单纯的担保效力,而质押中质权人既支配质物,又能体现留置效力。

    3

    以点带面整县推进,11乡镇可贷1.8亿元

    “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从河池市去往下南乡的途中,记者在一处路口看到了这样一块醒目的标语牌。下南乡现有人口1.86万人,其中98%是毛南族人,全乡11个村,有9个村处在大石山区,有7个是贫困村。近年来,下南乡充分发挥全乡29.5万亩生态公益林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以及管林护林的发展模式,以林促农增收,全乡脱贫攻坚稳步推进,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7.8%降到2018年底的3.67%。实现全乡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成为了环江县脱贫摘帽攻坚战走在最前列的乡镇。河池市林业局局长韦幸力告诉记者,这次实施的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以毛南族发源地——环江县下南乡为试点,也正是得益于下南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随后,环江县将有11个乡镇陆续收到此贷款,全县253万亩公益林按照五年收益,预计可贷款1.8亿元。”韦幸力补充说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公益林 公益林 森林 林地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