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海县五汛镇向阳村成立菊花专业合作社,建设菊花烘干厂,通过发展菊花产业,有效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图为近日,县农艺专家现场指导村民进行菊花田间管理。 陈其龙摄
胡亚萍魏为本报记者陈兵
依托2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65个农民合作社,带动低收入农户3720户;全年累计脱贫3.53万户8.75万人,脱贫率83.7%,贫困率降至1.87%;化解村级债务1.51亿元,20个省定、9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提前“摘帽”……去年,江苏省滨海县脱贫攻坚工作可谓收获满满,达到了退出省重点帮扶县标准。
近年来,滨海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扶志”并重,尽锐出战,科学施策,确保脱贫对象精准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走出了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每个农场都有保底收购
“年前把家里的十几头羊卖给了炳忠山羊合作社,一下赚了2万多块呢!”滨海县五汛镇青龙村一组村民皋科洋告诉记者,他们全家现在生活得有滋有味,不仅因为养羊赚了钱,更因为找到了一个长效的脱贫致富项目。
养山羊发“羊”财,皋科洋仅是滨海县实施低收入农户点对点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对皋科洋在内的26个村575户低收入农户每户发放2只母羊,并统一配送饲料、防疫配种、收购销售。”合作社理事长马炳忠说,两只母羊每年生产两次,每次产1-2只羊仔,一年至少可为低收入农户带来4000元的收入。
治贫重在发展产业。滨海县因村制宜,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四青蔬菜、设施农业、特经作物、畜禽养殖五大扶贫产业,切实带动农户脱贫、村集体增收。今年,全县将在去年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1.1万个的基础上,确保年内建成特色种养扶贫产业基地50个以上,实施到户产业项目超过5000个。
走进滨海县胜农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前,我们种植的是西瓜、辣椒和甜玉米等,亩均效益3000元左右,去年改种甘蓝和有机花菜后,亩效益提高了1000元左右。”农场负责人董志左介绍说,农场全部实行订单式种植、保底式收购,不仅效益可观,还吸纳40多名低收入农户进场务工。
据了解,聚力精准帮扶,滨海县正以特色基地、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为载体,通过股份合作、直接参与、间接务工等途径,在推进产业扶贫中建立更加紧密、长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既扶贫,又扶志,不断激发低收入农户竞相脱贫的内生动力。
每个经济薄弱村都能参与分红
“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收入,它就像在屋顶上装了一台‘提款机’,只要出太阳,‘提款机’就开动。”滨海县坎北街道吕滩村党支部书记吕金城形象地向记者介绍光伏扶贫的意义。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分红,近年来,光伏项目与扶贫、农业的有机融合,让吕滩村尝到了项目强村的甜头。
去年以来,滨海县以实施“村级集体增积累两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针对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资产扶贫“双产叠加”强村模式,多举措、全方位增加村集体收入。
具体措施上,滨海县持续强化“一村一策”,结合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引导有条件的村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集中居住区建设等土地,建设光伏、仓储、公租房等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植根资源和区位,兴办服务实体,开拓服务领域,为政府、企业、集中居住区等提供后勤保障、外包服务等。
为解决村集体本级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去年,滨海县整合资金3.3亿元注入国有平台公司,按每个经济薄弱村18万元的标准进行差额配股,通过项目实施、经济薄弱村参与分红,促进村集体收入稳定而持续。
借力配股分红,滨海县在去年实现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化解村级债务1.5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实施配股到村项目100个,确保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稳定达到18万元以上,年内将剩余的4897万元村级债务全部化解,实现镇村无债务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27/9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