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喻国奇:驻村驻进农民心里


    李金喜张宇本报记者范亚旭

    青山翠竹绿水、广场游园花坛、白墙黛瓦小院、双孢菇长势正盛……暮春,当记者走进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彪池村,和着村民劳动的山歌,一幅“春居山村图”展现在眼前。

    短短三年间,彪池村就发生了巨变,如何从一个深度贫困村蝶变成美丽乡村?用村民的话说,这离不开老喻这个奔跑在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53岁的喻国奇是西峡县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干部。2016年,精准扶贫深化之时他到彪池村任驻村工作队长,之后他开始从驻村慢慢变为驻进百姓的心里。

    谋对策找实情

    彪池村是一个“死角”,与双龙镇隔着几座山。就连人口集中分布的大鱼兰沟与小鱼兰沟也是仅能通三轮车的蜿蜒小道,这成了全村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一部旧手机,老支书挂在山头树上,就成了全村人和山外的‘联系站’。”彪池村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国信说起过去的艰难贫穷至今心有余悸,“村里没产业,80%的人出去打工,姑娘外嫁多,小伙‘倒插门’多,村里人口与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彪池村成了人人嫌弃的地方。”

    喻国奇初来乍到,面对彪池现状,感到头大、着急,昼夜难安。

    “老喻呀,你是老同志。过去,你也是受过苦的人,你最知道山旮旯人苦的啥。”喻国奇入户走访中,70多岁的老党员刘爱云说,“出路难、吃水难、卖东西难,你说能好到哪里?”一句几个“难”问醒了喻国奇。

    谋民生求改善

    除草整院,疏水通电……喻国奇先拿杂草丛生、破烂不堪、无水无电无厕的村部“开刀”,改变村部落后面貌,竖起全村人“脸面”,长长精神。

    “小院”好改,全村“大院”咋办?喻国奇干着急没办法。“对,去找‘娘家’汇报。”喻国奇回到单位,找主要领导一口气把彪池村的情况和扶贫规划、年度计划汇报清楚。

    “问题找得准,规划很实际,单位一定会支持你的驻村工作。”西峡产聚委主任田青法一语暖心。

    喻国奇协同单位、村“两委”上下协调,将规划一件一件变为现实。

    三年来,在彪池村投入近10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硬化组组通7.5公里;实施饮水提升工程,铺设管道十几公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实施电网改造,增加3个变压器,更换老线路;建信号塔两座;同时,建广场、修花坛、开水渠、搞搬迁、改“两貌”……老喻工作队和村班子好似迎娶新媳妇的公婆,把全村的“大院”变了个样。

    谋增收兴新业

    彪池村产业单一,仅靠袋料香菇,增收受限,精准扶贫结束,工作队走了,群众增收致富怎么办?喻国奇决心开辟新产业,实施多业并举,让群众快步走上小康路。他带着工作队赴东北、江苏、福建等地考察,最终敲定发展双孢菇扶贫产业项目。

    项目定下了,筹措资金成了老大难,带贫模式如何定?

    加盟的利洋公司投10万元、第一书记项目10万元、产聚委支持15万元……有了启动资金,2017年,租地、整地,喻国奇带着大家说干就干。

    “12个房棚,每个种植面积600平方米。”喻国奇介绍,2018年9月全部交给贫困户种植使用,并聘请福建的技术员驻村、手把手指导。

    “现在已出了4茬就卖了近5万元,今年价格还可以。”菇农任慧星边采菇边说。

    据了解,每个房棚年毛收入可达7万元左右,除去辅料、菌种、灭菌等成本,每棚能净增收4万元左右。目前,全村双孢菇扶贫产业惠及贫困户40户69人,年人均增收8000元,其中带动务工贫困户21户35人。

    “看到菇丰收、菇农笑,基地欠账的60万元早抛脑后了。”张国信说,“基地开工到半截,还需几十万元,老喻和驻村工作队员、村委班子等人每人掏腰包5万元,凑了20万元顶了上去,才保证工程没停工。”

    谋愿景致久远

    喻国奇的“奔跑”仍未止步。靠山吃山,他决定再向荒山要油桐经济。

    2017年,喻国奇引来河南省伏牛山百菌园油质有限公司投资,开始发展万亩油桐产业扶贫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桐 香菇 除草 筹措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