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与香菇同行    湖北随州 李旭斌

    我们村种香菇起步较晚,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周围村种香菇已经红红火火了,特别是比邻的联华村,许多人靠种香菇成了万元户。我们村的栎木资源虽然不如联华村,可鸡鸣山栎木还是很多的,于是我就出钱雇人砍椴木700多筒,运下山,在自己院子里种起了香菇。好在塆子里有两个联华来的新媳妇,技术是现成的。一年后有收获了,年底一算,除了自己吃的,还换了1300元。当时的国家干部和职工月工资也只百元左右。由于规模小,没当上万元户,可也算一笔主要收入。
    我知道香菇原是长在山间腐朽树木上的。种香菇之后,才对人工栽培香菇做了些深刻了解:原来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1982年带领一个科技攻关小组,来随县三里岗杨家棚搞香菇种植试验喜获成功,从而实现了从自然野生到人工栽培的第一步跨越。
    自从杨教授“点木成金”,很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香菇冲击波”,随州有些镇高达80%以上的农户种植香菇。好多乡村出现了“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的新局面。随着椴木香菇种植的风起云涌,栎木资源开始逐渐紧张起来,大量砍伐栎木不仅破坏了生态,浪费了资源。一时间,原料缺乏和破坏生态,严重威胁到香菇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解决破坏生态和资源问题,随州市成立“科普惠农服务站”研究袋料香菇生产模式。1998年,“袋料香菇”栽培模式在随州获得成功。昔日当柴烧的树枝丫、树叶子粉碎后也能长出优质香菇了,这等于随州香菇生产又一次大革命。在这一次香菇大革命中,我作为基层干部,在做好宣传组织、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为菇农提供政策、信息、设备、资金及销售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整天为香菇忙得不亦乐乎。
    新世纪开始,随州香菇生产已经开始了第三次革命,逐步实现从“大棚农业化”到“车间工业化”的跨越。传统的菌菇种植都是在简易的大棚下进行,菌菇只能按照季节规律性生长,不仅产量有限,而且工序复杂,抗自然风险能力低。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工厂化生产一举破解了这些难题。随州香菇产业的飞速发展,催生出许多大型生产、加工、出口创汇知名牌和企业;很多领导、技术员,企业家及菇农功不可没,很值得总结宣传。
    如今,随州已经被列为“中国香菇之乡”。其生产过程与场景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它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丰厚,很值得挖掘。所以在随州,游客走进香菇生产基地已经悄然兴起。随着香菇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随州涌现出了很多关于香菇的小说、散文、诗歌,民歌民谣,以及摄影、书法、音乐、美术等文学艺术作品。香菇在随州已经从物质走向了精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菇 大棚 生产基地 规模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