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沙产业不以绿色画句号


    2014年初,一套专为沙柳制造刨花板的德国生产线被运到召沟村。这套设备的引进和刨花板厂的上马一举解决了几百万亩平茬沙柳的消耗问题,为当地平茬后的沙柳找到了出路,带动周边农牧民种植沙柳几百万亩并人均增收2000多元,乌兰壕、官井、翻身村等靠种沙柳为生的农户年均收入到达了3-5万元。他们用实践证明:沙漠不是“地球癌症”,而是人类新的财源宝地。

    2001年,钱学森在给他们的回信中说:“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将林、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达到了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钱老的这封回信给了赵永亮父子极大的信心,成为他们漫漫治沙路上的一座灯塔。

    生态扩镇移民 产业拉动扶贫

    同样在库布其沙漠东端,红日刚刚升起,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达拉特旗风水梁镇已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忙碌的景象,一辆辆小汽车、三轮车、小货车从四面八方驶向饲料厂、肉食品厂、刨花板厂、滴灌厂,他们都是园区的养殖户;大片整齐划一的獭兔养殖基地里,3000多养殖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打扫兔舍、投喂饲料、查看幼崽……任谁也不会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黄沙漫漫、荒无人烟的“风干圪梁”。

    “风干圪梁”曾经是个黄沙遍地、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让人绝望的地方。2005年,准备大展拳脚的东达蒙古王集团给那里重新起了一个名字“风水梁”,一字之差,却改掉了生存的绝望,改出了生活的希望。现如今的风水梁规划面积111.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3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有机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在园区起初的产业发展和带动致富上,赵家“父子兵”从来都不缺少想象力和钻研精神。有一次,父子俩发现獭兔喜欢在干燥的地方生活,于是父子二人萌发了发展养殖獭兔的计划。一窝兔子一年能繁殖几十只,獭兔浑身是宝,而且沙柳的嫩叶也是他们的美食,正好沙漠里沙柳有的是,养多少兔子都有吃的。在经过仔细研究和市场调研,并且试养了一批后感觉效益很可观,父子俩决定一定要建一个全国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

    为此,赵永亮在风水梁打造了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两大循环产业链,主导产业是獭兔养殖,目前已形成獭兔500万只、貂、狐狸、貉子等特种动物4万只的规模,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皮草服装厂、特种养殖场、肉食品加工厂、钱学森沙产业博物馆、獭兔研究院等30多个项目。

    “不要小看了这些獭兔,它们每年能给我带来5到7万元的收入,企业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五保’条件,所有的住房兔舍都是免费的。你看,这些最少也能卖8000多块钱。”排队等着卖獭兔的养殖户樊存高兴地说。

    郝志强父辈是风干圪梁的老村民,由于生态恶化,全家人迁到了外村。2008年中风后为治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1万多元外债,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2010年春听到消息后返回老家开始养獭兔。“看我们家太穷,东达公司借给40多只种兔让我们起家,第二年秋天就还了本,还净赚下900多只兔子。第四年看病的债就还清了。”郝志强的媳妇抹着眼泪说:“我们家这口子一下子成了废人,我们一没本钱,二没技术,真不知道该咋生活,真的是多亏了他们。”

    “全国许多地方没有资源、没有好的模式和方法,很多贫困户找不到致富路,而我们己经成功带领众多农牧民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赵智强充满信心地说。

    像郝志强一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致富门路。这里先后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农牧民集聚,獭兔养殖户年均收入5-7万元,大户超过了10万元,老婆养兔子、男人打工的养殖户收入则更为可观,1万多移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曾经风沙肆虐、飞鸟绝迹的风干圪梁现在已成为投资创业与富民安居的乐土,成为中国生态农业迈向第六次产业革命的伟大一步。

    治沙扶贫联动奉献大爱情怀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的“五个一批”脱贫战略中提出: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人人参与的大精准脱贫格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风干 玉米 林业 养殖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