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休旅”做笔乡野为布玉山描绘秀美乡村


    山塘村的油菜花开了。张弓摄

    本报记者冯雷

    青山、绿水和朴实的民风、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江西省玉山县的自然禀赋和文化宝藏。近几年来,玉山县着力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玉山县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政府文件,积极开展省级与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品牌创建活动。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星级农家乐……不断涌现。玉山县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抓手,创新因地制宜的“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在这片土地上精致打造着秀美乡村。

    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

    怀玉乡玉峰村77岁村民罗来福家原是贫困户,四年前在政府的帮助下开了“农家乐”。他说他家有10个客房,客人每人每天包吃住120元。去年他家靠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就达5万元。有了这只“金饭碗”,前两年他家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说来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每到5至8月旅游旺季,需要提前一个多星期预约客房。“现在日子可舒心多了”,罗来福说:“我家因为位置不太好,生意算一般的,人家有一年挣10多万呢。”

    54岁的罗满堂家原来也是贫困户,现在任玉峰村民宿协会会长。他2013年在村里率先搞农家乐,2016年脱贫。2017年他承包了原村委会旧址改造成农家乐,去年经营民宿的净收入达到了9万元。去年4月,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罗满堂说:“我们这里耕地少而且贫瘠,但景色好、空气好。还是方志敏烈士战斗过的地方。发展休闲旅游是唯一的出路,关键是这个产业可持续,能长久。”玉峰村71家民宿有1000个床位,其中贫困户有11家。这些贫困户靠着经营民宿基本上一年就脱贫了。去年玉峰村仅旅游收入就达400多万元。

    据介绍,玉山现有农家乐3000多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数3万多人,带动农户近3万户。玉山县始终坚持把休闲农业发展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玉山县有省级贫困村18个,通过3年的努力,怀玉乡玉峰村、四股桥乡山塘村、双明镇窑山村、樟村镇青山坝村等贫困村,依托休闲农业产业对接脱贫攻坚,已经建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村庄整体实现脱贫。

    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传承

    红色、古色、绿色是玉山休闲乡村旅游的突出色调。

    怀玉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怀玉乡副书记俞剑介绍,怀玉山风景区是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强大的敌军展开浴血奋战的地方,为了充分展现怀玉山旅游业发展的多样性,把“清贫”精神与民间文化结合起来,把红色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以马灯、贛剧等民间文艺演出为载体,歌颂“清贫”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组建了一支20人的文艺演出队,编排了一套具有革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也开创了红色旅游新模式。去年景区接待游客30万人次。红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旅游商品、特色美食、乡间民宿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条条红色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也为当地百姓打开了致富的大门。玉峰村村民罗春燕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留给家里老人看管。家乡的红色旅游火了,2017年她和在外打工的妹妹一同回来做导游。她说,现在能在家门口打工,挣工资的同时还可照顾孩子和老人。父母在家里卖点山货和土豆、红薯干等,每年也能有两万多元收入。玉峰村的年轻人一般都是旅游淡季出去打工,旺季则都回来做旅游。

    怀玉乡党委书记叶春文介绍说:“我们提出生态立乡、旅游富乡、招商强乡、和谐兴乡。旅游现在搞得红红火火。在产业上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发展高山作物产业,如香榧3000多亩。我们还准备引进中青旅打造旅游休闲康养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到那个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用出去打工了。”

    仙岩镇的官溪村,以深沉的积淀,典雅的文化,醇厚的民风,被评为江西省首批传统文化村落。官溪村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内村和外村还有几十幢保留相对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拥有基本完整的古村落格局。官溪自古崇文,名人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据村中的义务讲解员梅启贵老先生介绍,仅新中国成立后,出自官溪村的博士就达三十多人,其中不乏院士和为国家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在村里一个小卖店前,75岁的店主胡以岳笑脸相迎。一打听,她父亲也是名工程师,抗日时在云南修公路。她说:“在自家老房子开个小卖店,现在游客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这几年,村里发展休闲旅游,大批游客为探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来,也使得这个小村庄的名气越来越大。村民说,他们外出打工,一说是玉山博士村的,人家也都另眼相看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油菜 红薯 高山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