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品一码”先行先试


    图为福建省仙游县钟山镇兴泰庄园员工正在用“贴码枪”给产品进行二维码粘贴。

    本报见习记者刘硕颖文/图

    1月的福州到处挂满了灯笼和福字,春节的氛围弥漫其中。三坊七巷在一片喜庆的红色中更加凸显着自己古朴厚重的历史底蕴。福建省不仅人文历史悠久,前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在福建开展也已有8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12月,福建省政府更是“自选动作”,通过了《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针对粮食、蔬菜等11类食品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通过这个管理办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在根源上有了一个规章制度和法律的保证,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抓手。”福建省仙游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站长朱麒靖说。

    加强追溯管理地标产品罩上品牌光环

    “武夷岩茶是我们武夷山的地理标志产品,现在有不少冒充武夷岩茶的产品。这个追溯码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资质企业就不会发到这个码,更无法扫出来相关的地域信息,这对我们的品牌也是一种保护。”福建省武夷山市雾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追溯工作的胡丹对记者说,“我们还是很喜欢用这个码,需求量也比较大。”

    在前期推广阶段,武夷山市采取激励措施,对生产主体进行“一品一码”标签实物定量补贴,由政府采购标签赠送给生产主体,并提供免费的培训,让各个生产主体都能明白系统的使用方法。提到具体的工作方法,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站长王泉妹对记者说:“追溯系统的推广工作有多种形式,一是不定期组织生产主体进行专场培训;二是每场培训后都会建立企业‘一品一码’微信交流群,及时地解答企业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三是设立咨询热线,如果实在还是有不会操作的,我们就下乡去一对一地教他们,直到教会为止。”部分生产主体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输入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基层工作站的朱洁笑着说:“反正有不懂就可以打我们的电话咨询,再不行我们就过来教。”

    “他们都非常耐心,我都这把年纪了,也被他们教会了。”武夷山市瑞丰菇业农民合作社的曹祖健理事长对记者说:“我种菇都30多年了,只要你说得上的菇我都种过,品种很多,我怕弄混了,就在每一卷标签上做个标记。”

    “南茶北米无处寻,冬笋西鱼仙家有。”这是武夷山地区流传千年的民谣,其中北米就是指岚谷乡生产的“岚谷北米”。武夷山市石臼里农民大米专业合作社理事崔建红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北米,本身品质就很好,很多客户都认可我们这个品牌,追溯标签一贴上,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原产地等相关内容,这样能使我们的品牌更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武夷山这个宝地,当地的农民以武夷山为傲,武夷岩茶、岚谷北米等农产品都希望让客户扫出来能看到武夷山这个地标,自己的产品也被无形中罩上品牌的光环。

    推行“一品一码”生产流程扫码监测

    在记者走访中发现,当地蔬菜类的产品对追溯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当地的蔬菜批发商多是整宗向农贸市场运输,做独立包装直接运到超市的较少。

    在生鲜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单独包装的蔬菜外包装上都贴有追溯二维码。但是,更多的蔬菜都是从产地成宗直接进入到农贸市场,而追溯码没有纳入市场的准入机制,因此不能发挥出追溯码的实际效用。

    “一方面是超市需要持续供应,有的合作社规模没有那么大,所以无法走超市对接;另一方面现在是买方市场,生产主体的蔬菜能不能进入超市是超市方面选择的结果,要有渠道才能保证自己的菜品可以供应超市,这样卖出去的价格可能会稍高一些,否则就是大批量进入批发市场,而进入批发市场不强制需要追溯凭证,也因此对追溯码的需求量就相对少一些,相应的农民积极性就小。”朱麒靖向记者介绍道。

    “追溯码我们会贴在工作证上,这样收购商就可以直接扫描我们这个二维码看到相关信息,倒是很方便。”武夷山市禅都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周宝华说,“我们这边蔬菜基本都是销到本地,外销比较少,销到超市的也不多,追溯码更多的就是一种对收购商的展示,有的收购商会选择拿出手机扫一扫看看具体的信息再进行购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市场准入 标记 大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