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培奇李竟涵
“中原大地有讲不完的出彩故事,数不清的出彩人物。”3月6日,在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的开放日活动上,面对69家中外媒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讲起了舍身救人的“最美乡村教师”李芳、把一颗枣做成“网红”的“好想你”等出彩河南故事。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河南最出彩、最亮眼的无疑是“三农”领域的众多新变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应该怎么干?我认为关键在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开口就直奔主题。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淅川经济发展的资源制约明显,选择产业很有学问。“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们现在主要是林果种植,既能保护生态,又发展了经济。”张家祥介绍,全村已种植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5万多亩,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包,还给村里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对于传统农业大市周口,如何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福浩介绍起自己的思考。一是处理好“远”和“近”的关系,要按照长远目标稳扎稳打,绝不能“大呼隆”,贪大求快。二是处理好“城”和“乡”的关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绝不能“单打一”,顾此失彼。三是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规划部署,同时坚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绝不能“一刀切”,照抄照搬。
粮食主产省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2018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0.1%,全省粮食生产情况也成为记者提问的焦点。“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扛牢政治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介绍,河南省耕地面积持续稳定在1.2亿亩以上,连续6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建设高标准粮田6163万亩,占全国近10%。5年来,累计对104个产粮大县发放奖补资金170多亿元;对广大农民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630多亿元,调动了基层政府抓粮和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除了中原粮仓,近年来河南还提出要“做精大厨房,丰富大餐桌”。“我们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取得了可喜成效。”优质小麦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1/7、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占总面积超50%、秸秆换肉换奶、灵宝苹果、信阳茶叶……宋虎振向中外记者展示了一份结构调整的亮眼“成绩单”。
“我带来了一份图表,能直观展示河南脱贫攻坚的成果。”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甫一展示手中的图表,会场内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立刻响个不停。
2013年,河南共有53个建档立卡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8个。经过5年连续作战,史秉锐介绍:“全省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2018年底的1.21%。已有6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计划2018年脱贫的33个贫困县正在进行脱贫退出的省级评估,有望顺利实现摘帽。这样一来就会有7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可以说是大头落地。”
“但是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史秉锐指出,目前河南还有14个贫困县需要脱贫摘帽,其中包括4个深度贫困县,在脱贫以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任务也越来越重,“要一手抓好未脱贫县村和贫困群众的高质量脱贫,一手抓防止返贫,同时认真研究收入略高于贫困线的人口的支持政策,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迈入小康社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3-07/8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