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厚植乡村振兴的生态沃土


    本报记者李朝民李竟涵毛晓雅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3月,“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地被写入宪法,为中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指明了方向。一年过去了,各地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建议?两会期间,“生态”再成关键词,尤其是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变理念——迎来“绿美富”新天地

    “过去‘沙撵人’,现在‘人撵沙’。”对于生态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深有体会。定边县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因为流沙,他的父亲被迫搬过9次家。为改变这种局面,石光银带领村民植树造林30多年,“染”绿了15万亩荒山,“拦”住了沙漠的扩张。“生态变好了,能发展的产业更多,村民的钱包鼓了,生活美了,也有了环保意识。”石光银说。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也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中国发展定了调。

    理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商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全民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令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高,绿色环保已成为商丘经济发展的底色。”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市长张建慧介绍,“商丘是农业大市,我们大力发展绿色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等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模式,农业生产更‘绿’,农民的钱包更鼓,生态环境更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不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载体,农业是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产业,农业发展尤其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格外关注关于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的阐述,他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贯彻落实。

    转方式——跑出好生态“加速度”

    从奔涌而下的长江两岸,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从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到一望无际的东北黑土,一幅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图景正在广袤乡村铺展。

    “绿色是湖州的特色,也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和亮色。”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告诉记者,作为“两山”理论的诞生地,10多年来,湖州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建设生态城市,打造美丽乡村,力争把湖州打造成全国“两山”转化实践示范区,让浙江经验变得可学可鉴。

    踩下粗放发展的“刹车”,加足绿色发展的“油门”,更需要智慧和担当。“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大同带来过荣耀,但‘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也留下阵痛,2003-2005年,大同市曾连续3年进入全国污染最严重城市之列。”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市长武宏文回忆。痛定思痛,大同下大力气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修复,终于告别“煤都黑”,迎来“大同蓝”,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要处理好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要把绿水青山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靠山吃山,适当发展经济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举例,“山茶树可以在贫瘠山地上生长,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已经成为皖、赣、桂等地山区的支柱产业。还有成活率很高的元宝枫,可以在黄土高原种植,防沙治沙作用明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农业发展 处理 连续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