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浦东新农人的品牌追求


    图为黄生飞在收割水稻。

    本报记者胡立刚王芳文/图

    “去法国、俄罗斯参加食品展,就是想把马兰头卖到国外去,有了品牌,这事就不是异想天开。”坐在庭娆家庭农场宽敞整洁的办公室里,浦东新区一号家庭农场主乔占自信地说着。

    乔占2012年辞去建筑公司高薪岗位,回到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做职业农民,在朋友们和村民们看来,都没有原来工作体面。短短几年,乔占家庭农场的马兰头规模从100多亩扩大到了300多亩,在他的带领下,余姚村形成了五千多亩的马兰头规模,占了沪浙80%以上的市场。除此之外,还形成了7个人的农产品营销团队,把浦东特色的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等销到北京等地。2018年,这个团队的经营额超过了3000万元。

    这一切,当归功于乔占的品牌意识。农场第一时间加入了浦东新区四个品牌合作联社,与此同时,稳步向消费者传播他自创的庭娆品牌。

    “朋友们都说我有眼光,过上了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我的团队帮农民兄弟们辛苦种出来的好东西卖出了好价钱,我自己也觉得蛮有成就感的。”乔占说。

    返乡创业并获得成就感的浦东新农人不少,这些新农人的共性,就是拥有各自的品牌,而品牌之光则折射出他们的尊严和体面生活。

    1

    拥有品牌就是拥抱增值空间

    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是浦东新区都市农业的定位和目标,而对于绝大多数浦东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利用科技优势种出好大米并把好大米卖出好价钱,就是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

    “去年生飞大米卖出了10万多斤,农场经营额超过了100万元,当年我转行时想到了市场需要好大米,却没想到好大米的市场空间这么大。”黄生飞说起卖大米,喜笑颜开。

    2015年,黄生飞从服装行业转到农业,流转了106亩稻田,组建了宣桥镇季桥村第一个家庭农场,主业是种水稻,今年,水稻规模将达到450亩。

    按照黄生飞的经验总结,用三年时间做到年销售10万斤大米,没啥大不了的,一是选用了上海本地的优质水稻品种,二是坚持用有机肥的绿色生产模式,三是把自己的头像做进LOGO。

    “真的没啥,靠着口口相传,生飞大米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饭桌上了。”黄生飞强调着。

    记者仔细看了生飞大米的包装。生飞大米的LOGO由生飞大米四个大字和黄生飞的大头像组合而成,下边印着品牌口号:不用菜也可以吃一碗白米饭,煮粥更好吃!

    相比市场上那些精致的大米包装,生飞牌大米显得简单朴实,但是,市场用销量证明了生飞大米品牌的效果。

    2015年种水稻,2017年就拿到了生飞大米注册商标并卖出了10万斤大米,主要该归功于黄生飞的品牌意识还是她的好运气?

    “品质消费时代,农民选种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品牌去拥抱增值空间。”乔占说。

    乔占从2015年开始卖大米。元旦前后,2018年的200亩新大米就全卖光了。

    和生飞大米选用上海本地松早香等优质品种不同,庭娆大米品种选用了南粳46,相同的是,严格采用绿色种植模式,确保品质、口感满足品质消费市场。

    庭娆大米还有一个别名,叫宝宝米,顾名思义,是宝宝喜欢吃的米。每当新米上市,乔占就会在微信圈里发布他家宝宝吃米饭的照片,庭娆大米因此走红市场。

    记者了解到,上海水稻收购价是一斤一元四角多,而生飞和乔占大米零售均价在8元左右,卖稻谷和卖大米的差距由此可见。

    2

    品牌合作联社带火特色农产品产销

    “因为卖稻谷和卖大米的价格差,大米市场竞争很厉害,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品牌创建能力,大多数家庭农场只好以高产为目标,蛮可惜的。”乔占说。

    乔占的说法得到上海淼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进军的证实。

    淼洋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浦东新区泥城镇公平村,成立于2010年,拥有235亩地,常年种植蔬菜80亩,水稻150亩,是上海市级示范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水稻 品种 西瓜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