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红军吴辉康党培本报记者王泽农
村内道路宽阔平坦,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的树枝上缀满了点点蓓蕾,洋溢着新春气息;文化广场上,老人们在聊天,孩子们在开心地玩着游戏,还有一群中年妇女正跟着歌曲的节奏跳着广场舞,脸上绽放着喜悦的笑容……这是2月11日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马沟村的一个寻常场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凉破败的省定贫困村?截至2018年底,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鸠山镇张家庄村、磨街乡青山岭村等42个贫困村已打造成美丽乡村,鸠山镇南寨村、文殊镇刘湾村等10个贫困村已打造成“先进村”。
贫困村不仅成功脱贫,还变成了美丽乡村,听起来就像童话故事里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究竟这些贫困村是如何实现亮丽转型的呢?
治穷先治“乱”,聚力先聚神
人常言,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脱贫攻坚工作伊始,禹州市委、市政府就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打破“就脱贫而扶贫”的思维局限,站位更高,标准更严。
禹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开始于2013年。当时的禹州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也很明显,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禹州市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结合河南省“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要求,开展了以路边、河边、山边的洁化、绿化、美化和城区、镇区、社区、矿区的洁化、硬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三边三化”“四区四化”综合整治行动以及以治山、治水、治矿和文化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提”专项整治行动。几年来,共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新建、改建水冲式厕所8600多户,改建沼厕3600多户;在全市排查出荒芜宅基地6522处、村庄荒芜公共空间3289处,整治土地近4200亩。曾经的荒芜宅基地,如今被改造成“游园、树园、花园、菜园”,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禹州市在实践中发现,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从改善村容户貌、改良生活环境入手,可以更好地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结合生态保护的脱贫更加可持续。
这几年,禹州市坚持“资金与项目相匹配、贫困对象高质量脱贫、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三个原则,确保资金投入更精准、更高效。2018年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用于扶贫项目202个,当年已全部完工。目前,53个贫困村的道路得到硬化,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充分保障,建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场所。针对农村群众吃水难问题,在惠及山岗区13个乡镇217个行政村36.85万人的基础上,2018年新投资3410万元,对17个乡镇68个行政村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2.33万人。对13个乡镇敬老院按照规范化标准全面提升改造,共建设敬老院35所,2018年新入住五保户283人,独居老人427人。
如今,美丽乡村如开遍禹州的烂漫山花,有禹州市人居环境先进村639个、美丽乡村278个、美丽乡村群23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2个,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20个村被列入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打出一套组合拳,蹚出一条新路子
一项工作能否落实,要看机制是否健全,尤其是像脱贫攻坚这样艰巨的任务,推进、保障机制尤为重要。
禹州市建立了县级干部“2+16”责任体系,“2”即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16”即16名县级干部分工负责,同时成立15个专项工作指挥部,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模式。每周二为“宣传帮扶日”,全市不安排任何会议,每周安排一个主题,部署一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53个贫困村由实力较强的市直部门对口分包,124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派驻“双百双万”驻村工作队,对需要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安排了3523名帮扶责任人分包,实现了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点对点”服务、“多对一”帮扶。
有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整套流畅有序的工作安排。针对农村环境不优、生态建设滞后的问题,禹州市委、市政府以改厕、改水、治污、治脏、治乱为着力点,打出了“五美示范庭院创建”“荒芜宅基地整治”“排前路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家乐品牌创建”“垃圾分拣处理”等一套组合拳,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全民参与、齐抓共管、长效运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使农村面貌由“脏、乱、差”变成“洁、净、美”,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了“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庭院美”的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2-15/8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