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乡村环境治理的西部先锋


    采访发现,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不大包大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用物质扶持的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比如,房屋风貌改造、入户巷道和庭院硬化等工程,由财政奖补、分户实施,变“等等看”为“主动干”。

    当地群众在实施危房改造、地基处理、沟道砌筑的过程中,都充分就地取材。废旧瓦片、河道碎石、树枝竹片等材料都被充分利用,变成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美丽点缀。村干部告诉记者,整治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块石”,这样做除了保护生态,还能节约资金。

    在控制成本上,康县可谓事无巨细,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建设项目上。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数、工程量和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工程量,不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确保整治任务高质量完成。

    譬如,活动广场的地面建筑材料以青石板、透水砖铺设为主,不采用大理石等高等石材,充分利用石碾子、老器物、老农具等做装饰材料;入户道路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按照2平方米面积补助1袋水泥的奖补标准,由农户自行建设,不足部分由农户通过备沙备料、投工投劳、自筹等办法解决……

    实践证明,不折腾的做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更撬动了大家投资出力。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政府给一户15袋水泥,也就是300元,农户就要备沙3车,需要600元,用工6名,折资500元,是政府投资的3倍多。

    如今的大水沟村,俨然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冬日的阳光斜着身子,在大水沟村西面驼峰般高耸入云的山脊上,把一地的温暖向东面的草坡、古树、竹林和民居的二楼任意涂抹。

    一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把躲藏在群山怀抱中的大水沟村引入人们的视线。一幢幢矗立的崭新民居白墙黛瓦,临河而卧;一泓清澈的河水在台阶式的河床里自由自在叮叮咚咚,贯穿村庄,顺势而下;一座座仿生态的小桥撑起小村的筋骨;一串串火红的灯笼在休闲健身广场上高高垂挂;一个个用竹板竹条编制的绿色垃圾屋“蹲坐在路边”憨态可掬;一架临水而居的水车还原着曾已远去的乡愁……

    环境美了,人气旺了。每到最美季节,四面八方游客云集大水沟村,游农家小院、看古树流水、品山珍野菜、喝十里香烧酒。十里香烧酒坊负责人张晓英说,游客多的时候,自家酒坊做的烧酒都不够卖的,一年能赚几万元钱。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康县许多村社都对古树名木有着很好的保护,白杨乡桂花庄的千年金桂、岸门口镇贾家坝村的千年银杏、朱家沟的千年麻柳树、长坝镇花桥村的千年菩提等,都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是建管并重,还是重建轻管?

    中央三令五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处理垃圾、治理污水、改造厕所等,不是建成工程就万事大吉了,关键要运营好、可持续,真正让老百姓用得好、长受益。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管护运行机制,往往比工程建设更费力更要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清理 处理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