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蔡茂楷文/图
“百香果是福建的‘福果’,是富民产业,这个产业抓得对,抓得好。”在2018年6月中旬于福州举办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活动现场,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在缤纷鲜果中心展台前,高高举起3号黄金果,继2017年6月之后,再次为福建百香果“代言”。
百香果又叫西番莲,近年来,生态优越的福建,依托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培育。短短几年间,被誉为福建“福果”的百香果,以其香气馥郁、酸甜可口的独特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迅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突出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百香果的产业化之路就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发展之路。”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黄华康说。2017年,福建百香果面积超过15万亩,产量18万吨,产值突破30亿元,均比2016年增长2倍以上。
突出品质提升,夯实品牌发展之基
百香果是多年生藤本果树,原产于巴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就开始较大规模引种,并在闽南地区发展饮料加工业,但受品种、技术及市场接受度等因素制约,产业发展缓慢。到九十年代中期后,百香果消失在福建的农业大版图中。
打响百香果品牌,关键在优良品种的选定和推广。近年来,福建农业部门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在漳州建立省级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百香果种质资源,组织开展鉴定和评价。经反复筛选,认定了品质优良、产量稳定、抗性较强的“福建百香果1号”“福建百香果2号”,并在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约占全省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
“无论是嫁接还扦插苗,第一年大多表现良好,第二年就容易出现根腐、茎腐、炭疽病等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园艺中心主任何炎森说。为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农业部门举办了多场百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仅今年以来,培训重点种植大户达600多人次。同时,扶持建立18个标准化生基地,示范面积超1万亩。
省农业厅会同省农科院等,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为克服土地连作障碍、减少生产环节面源污染、节本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在漳州长泰投资20年的台商林器特,2015年种下近300亩百香果,通过使用脱毒种苗,请专业技术人员嫁接等办法精细管理,产量大幅提升。
为推进百香果标准化发展,省里出台生产基地建设补助办法,重点扶持建设百香果标准化棚架、水肥一体化、果园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果业发展基金对每个百香果项目补助50万元;对承担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宣传的,补助100万元;对达到标准的棚架,每亩补助5000元。
坚持品牌引领,加大营销力度
为打响百香果品牌知名度,福建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突出绿色、优质、营养等特质,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百香果获优质农产品金奖。在2017年金砖国家厦门会晤期间,闪亮登场的龙岩百香果,成为接待海内外嘉宾的“福建味道”。
一方面是政府部门以“清新福建、绿色农业”为主题,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各类推介活动,创造条件宣传公用品牌。另一方面是通过资金补助等办法,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投入。在沈海高速、机场高速的一些交通要道上,康达森绿公司、莲蜜公司等龙头企业都加大了品牌形象宣传投入,扩大了福建百香果的品牌知名度。
为切实推进销售,2017年6月,省农业厅组织成立福建百香果产销联盟,推动康达森绿、莲蜜等重点企业与种植户、加工企业对接,打造福建百香果经营主体对接平台。联盟成立当天现场签约交易额就超过3.7亿元,成功打开百香果的市场通道。支持开展百香果电子商务,通过电商和微信平台交易的福建百香果接近全省销量的80%。
品牌的传播,需要文化的引领。福建农业部门引导企业拓展百香果的休闲体验功能,支持建设近30家以福建百香果为主题的休闲采摘基地。鼓励各地开展休闲体验、果品采摘、果苗认领等活动,不断扩大福建百香果增产增收增效空间。
支持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1-16/8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