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探索“遗产”扶贫新路径


    四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对遗产的挖掘程度和利用水平还有待提升。受重视程度、思想意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遗产地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对遗产资源的整体规划、包装策划、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还不足,特色产品的品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特色景观的社会知晓程度还不高,遗产资源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利用。

    加强遗产保护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与发展的科学认识。要加强科学普及,消除重利用、轻保护以及封闭式保存的错误观念。强化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农民丰收节、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节庆活动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宣介,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途径,扩大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认识度,使农业文化遗产的公共品牌效益更为显著。

    二是加大贫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开展区域性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部门列支贫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专项扶持资金,增加对贫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改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三是拓展贫困户参与“遗产”扶贫的途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条,引导贫困户和贫困村通过土地、农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等形式,开发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农业文化遗产景观权,工商资本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公共景观开展旅游等产业开发,要给予景观创造者合理补偿。

    四是提升贫困地区遗产地干部群众开发和管理遗产的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理念、管理团队、设计人才等,在保护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景观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包装设计,使其发挥更大的市场价值。引导建立创业基金,对那些通过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个人、合作社、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贫困户利用遗产资源发展产业的提供贷款等金融支持。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梯田 可持续发展 丘陵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