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定要守住这块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余向东

    明天,12月28日,查干湖渔场冬捕大幕就将拉开。

    “鱼把头”张文连日处于兴奋状态:“不得闲啊!天天到冰面上走一走,探探冰情鱼情;要确保各种捕捞设施齐备,自己还得养足精神、养好膘。”今年的冬捕,56岁的鱼把头感觉肩头承载着新使命,一定得甩开膀子加油干。

    三个月来,查干湖渔场的场长闫来锁,时常与张文一起回忆那个特别的日子——

    今年9月26日下午,风平浪静,满湖金光。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松原市,来到查干湖。他登船沿途察看水域保护和生态环境状况,亲临热火朝天的撒网捕鱼现场,同渔场职工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他还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守住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查干湖是一块什么样的“金字招牌”呢?

    以渔业为基,以生态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富民为本,这里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渔业与生态协调的典范;因鱼而生,因水而旺,传承渔猎文化,天然旅游胜地,这里是产业融合、鱼水共欢的渔文化综合体;68种鱼类,239种鸟类,生物宝库,世外桃源,这里是东北大地上的生命奇观;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苦心经营国营渔场,历经磨难终见彩虹,这里是“东北平原上的塞罕坝”。

    活水——艰苦奋斗,引松济湖

    吉林省的西北部,松原市、前郭县、大安市、乾安县一带,地势低洼、水网密布,嫩江与松花江在此汇合。两条大江及其支流河道穿越岁月长河,经过不断的交融、摆动和改道,形成大面积的湖泊及湿地。查干湖处于这个生态群落的核心位置,面积最大,举足轻重。

    早在宋、辽时期,查干湖称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湖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历经元明清,各朝代记载中“叫法各有别,水泊依旧大”。1983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定名为查干湖,蒙古语称作“查干淖尔”,取意白色圣洁的湖。

    前郭县地方国营“查干泡渔场”,因湖而设,创始于1960年6月,当年的渔获物超过6000吨,以天然生长的鲌鱼、鳇鱼等为主,颇为风光。也几乎从那个时候起,受人口、耕地数量增长及气候变化、水源断流影响,查干泡开始萎缩,从泱泱大湖渐渐走向盐碱干涸。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水面仅剩5万亩,不足丰腴期的1/10。

    大湖补不上水,湖床荒地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渔获物逐年减少,周围农田常常因为干旱没法春播种,造福千年“大水泊”转眼变成“害湖”。

    40岁出头的满春雷,还能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到冬季漫天的冒烟雪在平原上狂吹,可用荒无人烟来形容。长辈们在查干湖撒冬网,冒着寒风在冰面上的网房子里烤烤手脚,吃冰冻的豆面卷子;有时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只好在凿开的冰洞里舀一口水喝。关键在于,收获的希望甚微。

    打鱼人知道湖水的冷暖,翻身人知道生活的苦甜。查干湖渔场上了年岁的老人,总爱回忆起三四十年前那场“引松工程大会战”。

    1976年初,前郭县委经过考察论证,决定从松花江开渠引水、救济查干湖。9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全县30多万各族人民群情振奋,主动齐上阵。

    此后连续六年,举全县之力开挖“引松渠”,各公社、大队及县直单位包工包段,展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自带干粮赶工期。工地上彩旗飘飘,最多时有8万多建设者同时出工。

    在那个“铁器时代”,机械设备几乎为零,靠最原始的人力劳动大干水利,靠“愚公移山精神”改造河山。33岁的渔场职工刘兵告诉记者,他父亲那一辈“老查干人”,现在走路有一种“查干湖姿势”,两条小腿是弯弯的,那是当年大伙儿拼命挑土垒坝,一趟一趟又一趟,活生生被压弯。

    1982年8月28日,一条上宽80米、下宽50米、53.85公里长的“草原大运河”,终于打通。这一条黄金水道,引进松花江及洮儿河、霍林河的活水,每年为查干湖补水1.6亿立方米,小水泊又一点一点变回了大水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鱼类 核心 立方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