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打通信息惠农“最后一公里”


    王振省陈兴亚本报记者陈兵

    作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市,江苏省盐城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已达66.3%,居全省前列。但是,随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全面深入推进,一些隐藏的难点痛点问题也被率先触及。对此,盐城各地各相关部门迎难而上,积极寻求破解之道,致力于打通信息惠农的“最后一公里”。其中,盐都区创新举措、率先破局,精编细织重构为农服务网络,多项行之有效的探索,获得省市农业部门的一致好评。

    线上服务对得上口,满足用户核心需求

    信息进村入户,如何实实在在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在正常开展公益性咨询服务、普通便民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之外,盐都区农业部门认真分析农户核心需求,在全省创新开发运营盐都益农网,实现了农资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技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四大功能在线运营。

    “网上下单购买6吨尿素,当天就配送到位。”盐都区中兴街道何夹居委会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冯山说起这事仍兴奋不已。一个多月前,盐都益农网正式开通,冯山这一单是首单落地。

    打开盐都益农网,“我要买农资”“我要买服务”“我要卖农产品”“我要学技术”四个栏目十分醒目。点击“我要买农资”,化肥、农药、饲料、农机具分类呈现、品种丰富。而在农业生产需求滚动页面,仅10月31日就有6条共计2079亩水稻收割服务求购。该网开通首月达成各类交易500余单,交易金额近100万元。

    “网站还会陆续将农药零差率配送、测土配方肥供应、农药废弃物包装回收等优惠政策上架,与基层信息员同心协力做好这项利民服务工程。”在盐都区农委副主任丁智看来,益农信息网和益农信息社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效对接农户需求,真正打通了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线下实体扎得下根,提升持续运营能力

    目前,盐城市共建成益农信息社1815家,建设规模居全省第一,基本实现全市范围内涉农村居全覆盖。如何帮助这些线下实体打造独立、持续的运营能力,实现“不靠政府给钱,不向农民收费,不增企业负担”,并让相关各方都能从中获益?

    盐城各地采取多种办法,与通讯类服务商、金融类服务商、保险类服务商和供水、供电等生活类服务商签订合作协议,引导进驻信息社,打造惠农便民服务“全能超市”。

    在这些常规办法之外,盐都区瞄定主业、寻求突破,从提升信息员能力角度切入,把他们培养成为村级农技员、农资推销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介人和网售客服甚至是网店店主,通过增强服务和经营能力,彰显存在价值,获取合理报酬,让线下实体扎得下根,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基层农技服务网缺少村级农技员环节,如果基层信息员能够兼起这一责任,既完善了农技服务网络,又体现了自身价值。在盐都区,像冯山这样的基层信息员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提升自己,他们在帮助农民咨询、实施配肥指导、举办业务培训的过程中,努力学习进步,不断掌握农业技术,逐渐成为农户身边值得信赖的“农技通”。

    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水平,离不开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盐都区利用现有大纵湖大闸蟹3个天猫旗舰店平台,聘用信息员兼做在线客服,平台按照信息员客服接单成交销售额进行提成奖励。信息员在这里练就了网上销售本领,还可以自己在淘宝开设网店,销售盐都特色农产品,在提升盐都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提高自身收入。

    开发数据精准运用,农业管理提档升级

    信息进村入户助力“互联网+”落地广袤乡村。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如何通过数据的获取、运营、放大和进一步增值作用于农业各个环节,已经是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

    “通过益农信息社和益农网,我们可以采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包括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需求及使用情况,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病虫害态势及技术指导需求,以及农产品销售形势等。”盐都区农委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主任仇东辉介绍,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判,使得农业服务的精准度更高,农业管理的决策力更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化肥 农业生产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