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种粮大户犯愁春耕“肥贵” 业内建议保供应稳价格,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化肥行业龙头、A股上市公司柳州化工年报中披露,2017年,化工化肥行业“运、电、气、税”四个方面优惠政策的取消、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带来成本上升。该公司化肥业务属于氮肥行业,主导产品为尿素,也是本轮化肥供应的主要紧俏产品,受煤炭等上游行业出清整合政策影响,自2016年下半年至今,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尿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明显,化肥企业减产检修较多,国内尿素企业开工率降至近年新低。

  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江西等部分地区出现批发价和零售价倒挂现象。此外,化肥产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以尿素为例,100元收入中仅有几块钱的毛利润。”李殿平认为,行业普遍叫苦的低利润化将严重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赊销减少、价格波动让种植大户雪上加霜。湖北、湖南等地的种粮大户反映说,去年年底以来,因为化肥行情波动,基层经销商的赊销减少很多,加之他们又贷不到款,因此一些大户没有备肥。

  投放淡储稳价格适时进口增供应

  为应对当前的春耕用肥高峰,业内人士建议,首先要保证供给、稳定价格。在局部地区,集中用肥、运力紧张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价格阶段性上涨的情况,但由于淡储的保障,应能及时平抑价格。

  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介绍,去年我国淡季商业储备化肥仅有450万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科学研判和支持下,2018年追加了550万吨淡储计划,且分为两批进行落实。李殿平认为,有了这些储备,今年春耕保供整体可期,但是投放时机要灵活、科学选择,以发挥淡季储备最大的保供稳价功能。

  其次,基层不储肥呈常态化趋势,省级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应发挥“压舱石”和“蓄水池”作用。湖南新三湘农资公司董事长聂志军表示,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矛盾,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基层经销商基本不储肥的现状下,像湖南这样化肥基本依靠外调的省份,如果没有淡季储备政策或者淡季储备不足,仅仅依靠春耕生产时的化肥调运明显不够。

  第三,适当开辟化肥进口渠道,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解决国内阶段性问题。据介绍,为了保障国内的春耕用肥需求,在国内尿素市场货紧价扬的形势下,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月14日从巴林进口了4万吨大颗粒尿素。这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时隔15年再次重返国际尿素市场。李殿平说,这是探索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交互调剂,来改变国内阶段性供应不足、保障国内化肥平稳供应的有益尝试。

  此外,提供运力保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入市。化肥生产出来还要运输到各基层网点,化肥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和铁运。聂志军等人建议协调航运、铁路运输企业在春耕备肥期间优先支持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输需要。

  业内呼吁,在行情高涨的春耕期间,防止假化肥、假农资流入市场,出现坑农害农的事情,希望相关部门采取农业执法大队定期全面检查的方式,杜绝假冒农资流入市场。

  坚定供给侧改革破解金融支农难

  针对我国化肥市场较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问题,有关人士建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将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到实处。

  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预测,真正进入春耕用肥旺季时,随着开工率不断提升、货源不断增多,经销商甩货心态加强,化肥价格可能有所回落,但后市整体表现应较为平稳,跌幅不会超过去年。因此长期来看,化肥行情都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在化肥行业方面,目前中国化肥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化肥大宗产品如尿素、二铵等消费已接近极限。李殿平表示,化肥产品结构应顺应环保、绿色等产业发展趋势要求,在大力提高传统大宗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着力发展差异化、个性化、专用化产品,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将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到实处,加大对有机肥科研的投入力度,提升有机肥质量,尤其是加快制定有机肥标准、提高有机肥准入门槛,完善有机肥扶持政策。

  湖北嘉鱼县种粮大户李明华说,由于化肥涨价和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他的合作社已经全部施用了有机肥和农家肥,生产的香稻从不愁卖。他提出,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的成本仍然不低,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同时,现有的有机肥生产行业存在“小散乱”的现象,肥力没有标准,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有机肥的标准,加强对有机肥市场的监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尿素 农家肥 绿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