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及标准论坛举行


  本报讯 (实习记者 刘轶祚)生物刺激素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生物刺激素市场鱼龙混杂,专家建议,国内急需规范市场监管。此外,当前中国、美国、欧盟的相关产品标准并不一致,国际标准也有待统一。这是记者在4月25日召开的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及标准论坛上得到的消息。

  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刘刚认为,生物刺激素应归属于肥料管理,在产品定位上必须与传统肥料相区别,强调功能和效果。“未来,国家应完善生物刺激素中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建立生物刺激素的登记、审核程序,加强市场监管。”刘刚说。他介绍,到2020年,我国新型肥料用量将占肥料总量的30%。应用生物刺激素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25%,可节省农药用量10%~15%。同时,可使作物产量增加5%~10%;作物品质得到改善,单果重量可提高15%左右。

  据欧盟CEN/TC 455植物生物刺激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本诺特·普兰科斯(Benoît Planques)介绍,2016年欧盟公布了肥料有关法规的修订案,将生物刺激素归属到肥料管理范畴。在国际上,多数生物刺激素也登记为肥料。不过,国际上对此类新型肥料产品的定义、分类、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等均未达成共识。目前,欧洲、北美及中国对其定义皆不同。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指出,目前国内很多生物刺激素产品登记为有机水溶性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等,产品作用机理、标准、名称不明确。他建议,可将名称定为“生物刺激剂”,以免“生物刺激素”与“激素”概念混淆。

  据悉,欧盟和美国将对生物刺激素进行规范。CEN/TC 455技术委员会今年5月将就此召开会议。美国生物产品工业协会联盟(BPIA)执行董事凯斯·琼斯(Keith Jones)表示,美国农业法案今年9月10日失效,可能提出新的生物刺激素定义。

  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刺激素应用市场,未来3~5年市值将达4亿~5亿美元。史丹利农业集团总裁高进华表示:“我们相信生物刺激素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积极面对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这些困难并不能阻挡生物刺激素在全球应用的步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