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土豆不当粮——“马铃薯主食化”试点观察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雷昌云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九大闭幕的同一天,我省多位农业种植专家和一批“吃货”,在恩施推出了一场土豆的盛宴,土豆的各色吃法轮番上场,冲击着人们的味蕾,也改变了人们“土豆不是粮”的陈见。
粮食需求增加,人口膨胀和消费结构升级是两大主因。2015年,国家农业部适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目标,湖北作为中部粮仓,成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省份之一。经过三年的产品开发和消费引导,昔日不起眼的小土豆,经过主食化开发,在“粮袋子”和饭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替补”粮食挑大梁
400多年前,马铃薯自南美洲来到国人的餐桌上,扮演着亦菜亦粮的角色。在我省恩施、宜昌等山区,马铃薯被烹作洋芋饭、土豆饼等,长期作为重要的粮食补充。
在粮食专家眼中,马铃薯是非常优良的战略储备粮食。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肖长惜称,马铃薯是“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传统三大主粮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不与三大主粮争地的土豆,连续多年在夏粮增产中挑大梁。2016年全省种植面积377.29万亩,亩平均单产201.28公斤(按5:1折原粮),总产量75.94万吨。
在营养专家眼中,马铃薯的优点也很多。
蔬粮兼用、营养丰富,比谷物有更多维生素、矿物质;比蔬菜含更多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能满足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的需要。在欧美国家,马铃薯早已是居民的主食,但在我国还是以鲜食菜用为主,加工转化率仅为10%左右,大有潜力可挖。
肖长惜表示:“今后,我们将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
品种、技术跟上趟
小土豆要挑起主食大梁,首先要迈过育种和栽培技术两道槛。
一批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的马铃薯新品种相继成熟。位于恩施州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是国家四大马铃薯研究中心之一。中心主任李卫东介绍,经过科技组品种创新,我省已有16个鄂字头审定品种,适合不同地区种植。
好品种搭配好模式,才能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去年,“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作为2016年主推技术,在各主产区加大推广。
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介绍,这是一项防寒、增温、节水、防渍、抗病、早熟的增产增收技术,获得2016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其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
各地还因地制宜,发展多熟间套,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田产出效益。“马铃薯+玉米”“马铃薯+玉米+红薯”“马铃薯-玉米-马铃薯”“马铃薯-水稻-马铃薯”“冬马铃薯-毛豆-白萝卜”等模式,带动产区农民种薯致富。
罗昆介绍,经专家测产,五峰县的“马铃薯+玉米+红薯”模式,全年合计每亩产粮食1542.8公斤(马铃薯、红薯按5:1折算),平均亩产值5930元;云梦县的“冬马铃薯-毛豆-白萝卜”示范,平均亩产值达1.02万元。
舌尖推动主食化
“主粮”到“主食”,一字之变,关键要靠舌尖。马铃薯主食受不受欢迎,还要市场来鉴定。恩施、宜昌、襄阳、武汉等地数家食品企业,被选入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中来。
此次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展示观摩活动,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厨师现场制作,一口气端上100多种土豆食品,香气扑鼻。湖北宜昌天宇食品有限公司展示的马铃薯馒头、马铃薯花卷、马铃薯杂粮包等花式面点,让人眼花缭乱。
湖北三杰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研发的马铃薯挂面系列产品和马铃薯养生粥,主攻主食市场。在挂面生产过程中,创新湿法生产熟马铃薯泥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挂面生产过程中马铃薯全粉和熟马铃薯泥双重添加,增加马铃薯挂面产品的韧性和耐煮性,产品口感细腻、营养丰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0-31/7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