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兄弟的好老师


农民兄弟的好老师

——追记安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汪保根

( 2015年12月26日  04 版)

    曹雷本报记者杨丹丹    

    翻开他的手机,最后一个短信在布置工作,最后一个电话还是在布置工作……

    2015年11月20日下午,安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汪保根突感胸部不适,急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当晚不幸辞世,时间的指针在他48岁的年轻生命上戛然而止。

    扶贫: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办了数不清的培训班

    1967年9月出生的汪保根来自望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畜牧专业并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扶贫、推广、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从1997年至今,汪保根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历经锻炼,但是他从事的工作,大多与农业科技扶贫、科技推广、继续教育、新型农民培训等相关。他热爱这份工作,把艰苦、劳累的工作当成了自己毕生追求和热爱的事业。

    由于扶贫工作的特殊性,汪保根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日、晚上和寒暑假时间加班加点工作。为了抓好对口扶贫中的进村入户扶贫工作,他经常翻山越岭,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他们的收入、生产和生活情况,为学校制定扶贫政策提供依据,并帮助贫困户理清思路,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径。在扶贫办工作期间,他先后举办了数不清的乡镇培训班、村支书培训班、暑期师资培训班等,学校扶贫工作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表彰。

    宣城现代青年农场主班学员夏登清说,汪保根今年10月曾两次前往宣城开展工作,他都印象深刻。第一次在皖南山区,为帮助宁国学员解决鸭稻共生问题,他带领专家跋山涉水,在险峻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赶赴现场时,天色已黑。他打着电筒让专家进行现场查看,久久没有离开之意。

    第二次到宣城,他邀请了蔬菜和营销专家深入田间,带着大家走泥路,下田地,中午吃的是农村里用脸盆装菜的简餐,晚餐因交流不得不推迟到9点40分,饭后继续讨论到深夜……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汪保根总是用心做事,踏实认真,虚心向他人学习,更把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在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班培训时,他对学员的管理,课堂上严格要求,课后又会主动与学员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挂职: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

    1996年,组织选派汪保根到霍邱县城关镇挂职。爱人陈亚敏回忆说:“女儿出生不到一个月,只有4斤多一点,体弱多病。他二话没说就走了。保根总是说‘我是农民的孩子,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在霍邱挂职期间,他先后组织实施了“黄牛开发”“秋延迟蔬菜栽培技术推广”等项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针对当地农民遇到的一些种植技术难题,他多次邀请学校专家现场指导,帮助传播、推广了一批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与校扶贫办联系,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该校基层组织帮扶村——城关镇藤桥村进行考察论证,为该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新环境。

    “面对刚上学不久的女儿和日益年迈的父母,汪保根把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放在了首位。”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承祥介绍说,2006年,已是副高职称的汪保根,再次主动申请到淮南市毛集试验区管委会挂职锻炼。挂职期间,他先后向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申报了“焦岗湖生态修复模式与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的技术保障体系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10项。成功组织鉴定了毛集实验区第一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省级科技成果,申报了安徽省第一个水产类国家发改委项目。

    挂职毛集期间,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在近一个月的抗洪抢险日子里,汪保根一直坚守在第一线,吃住都在前线指挥所,亲自带领民工巡堤、堵漏。

    培训:我们专家辛苦一点,学员们就多一分收获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如海回忆说,汪保根是一个完美主义追求者,他分管的各项工作,都会亲力亲为。他时常告诫年轻的同事和学员,工作中要注重细节,要一丝不苟。办培训班的时候,他总是认真思考着培训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报告或培训班的方案、每一份材料他都要字斟句酌,逐字逐句修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营销 组织实施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