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节本减排增效


节本减排增效

——云南农
业高效节水减排改革见闻

( 2015年12月26日  02 版)

    □□本报记者高文

    在云南省澄江县高西社区后西山小组的地头,村民陈春才正在使用喷灌给蔬菜浇水,他将事先充好钱的射频卡往读卡器上一刷,几秒钟后,田里的水龙头就会自动喷出清水,洒向干渴的农作物。

    “以前放水很麻烦,半夜两点就得起来,而且离水库太远,要围着沟渠来回跑,才能把水浇到地里。”说起以前浇地的艰辛,48岁的陈春才直摇头。

    由于之前缺水,他只能种点玉米,全家一年收入1.2万多元。“自从地里有了喷灌设施后,我就种上了蔬菜,现在刷一下卡就不用管了,而且省水,从5月到现在才用了不到100立方米,化肥的使用量也比从前减少了一半。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在附近打工,现在一年能收入4万多块钱。”陈春才说。

    “按照‘优势区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明显、方向更加明确、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的原则,澄江县因地制宜,利用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蔬菜种植园区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王燕说,“为确保节约用水,我们兴建了一部分喷灌设施,通过建喷灌,菜农得到了省工省时省力的好处,种出的蔬菜还比一般的蔬菜长势要好。”

    其实,陈春才只是当地农业高效节水减排改革试点的受益者之一。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群众参与’,这是改革的总体思路。”王燕说,按照这个思路,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科学核定水价和用水定额,鼓励节水减排,实行节水奖励和水权转让制度。

    “简单地说,首先是分配初始水权,确定每亩净用水指标为270立方米,然后协商确定分类水价:农户0.4元/立方米、农业企业1.3元/立方米。由于企业水价承受能力较高,所以适当反哺农户。农户用不完的水还可以进行交易,交易不了政府就以适当的价格回收,目的是鼓励节约用水。”王燕解释说。

    “工程建设完工后,试点区内2510亩土地已实现微喷灌,每年农灌节水38.2万立方米,节水率达49.9%。节水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化肥使用量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大大降低。”王燕说。

    农业面源污染是云南高原湖泊和主要江河的主要污染源。高西社区位于抚仙湖北岸,距抚仙湖7.2公里。此前,试点区农业种植都是大肥大水,施肥方式粗放,化肥使用量大,大量农业面源污染物直接排入梁王河,最终进入抚仙湖。据调查,试点区化肥、农药年施用量分别为351.3吨、194.5吨,入河污染物量为27.3吨。2013年梁王河入湖口处水质多为Ⅴ类、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

    “项目实施后,试点区内农药化肥使用量156.8吨,减少污染物入湖量12.2吨,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物44.6%,而且每年还可以向抚仙湖补充清水38.2万立方米。”这笔账,在王燕心中清清楚楚。

    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按照“澄江做法”,整个抚仙湖流域总氮、总磷、有机磷、有机氯每年的入湖负荷总量(单位:吨)将分别由4985.25、1246.31、18.01和4.72降低为3312.93、846.64、14.88和3.90,削减率分别为33.5%、32.1%、17.4%和17.4%。在云南,农业面源污染占江河湖库污染负荷总量的60%以上,如果在全省推广,效果不言而喻。

    “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是全省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真心希望澄江的这种做法能够大力推广,不要再走滇池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王燕呼吁。

    同样是节水,在昆明阳宗海镇南国山花科技示范园,则主要是采用滴灌技术,其核心是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杀菌系统、精密计量泵、变频控制器等。

    “这套系统将节水、施肥、管理等融为一体,肥料按要求比例稀释成母液,母液再按比例加到灌溉水里,即把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及不必要的浪费。”南国山花园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玉勇说。

    杨玉勇介绍,采用精确滴灌技术,只用传统灌溉水的30%即可达到浇灌效果,而且节省了人力,整个园区1193亩的土地,浇水仅用5个人就可以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污染物 化肥 喷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