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梦想着建 100家连锁乡村博物馆


郫县农家子弟吴国先:

梦想着建 100家连锁乡村博物馆

( 2015年12月26日  05 版)

    村民旧时用的保温壶。于悦摄

    □□本报记者蒋培玲

    “在15年风雨兼程中,他将巴蜀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汇成对文化个体的收藏,创办民俗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以巴蜀地区上千件生产、生活品,见证传统农业文明的发展。让蜀人在点滴中了解家乡,认识巴蜀,践行对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这是12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爱故乡大会暨2015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词。

    颁奖词说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子弟——吴国先,四川省郫县红光镇人,对乡村的传统物件感情甚笃。2015年1月,他把15年间遍览周边农家院子、古玩市场,搜集的近千件“土宝贝”集中展示,成立了郫县民俗博物馆,力争重现川西农耕原始记忆、川西林盘原生态院落。

    走进博物馆,犁、旱耙、石磙、钉耙、片片刀、三寸金莲绣花鞋、民国时期携枪证……过去的点点滴滴都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曾经和我们的先辈相濡以沫,打点着村民的吃穿住行。

    吴国先说,收藏在民俗博物馆里的这些“土宝贝”虽然不是件件都贵重,但是每件展品背后都有动人的温情记忆,蕴含着无法比拟的价值。“很多以前十分普遍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都没见过。比如风谷机、犁等,再比如‘斗’,这在以前是一个量具,一斗米就是十升米,现在已经不用了。建这个民俗博物馆,为的是不让古蜀农耕原始记忆在我们这儿断篇。”

    与多数博物馆的静态展示不同,吴国先强调博物馆的“体验式”和“互动性”。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和体验川西民俗生活,还可以参加馆内的各种文化沙龙活动。“本来我想和周围原生态的农家院合作,在这里打造‘实体样板间’,让城里人周末过来体验老式农耕生活,看看牛是怎样耕地的,草鞋是怎样编织的,私塾是如何教学的,但囿于资金、场地限制现在还未实施。”他说。

    如今,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学艺术为载体,以生态院落为底本的民俗博物馆,正成为吸引各方“文人艺客”的“新磁场”。号称微雕神手的张长江就专程来到吴国先的民俗博物馆,商量在此开展手工艺教学事宜。“这里让我有了设点教学的想法,我想将我的微雕技艺传承给年轻人。”张长江说。

    “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在全国建设100家乡村博物馆,走‘连锁发展模式’。”吴国先说,他的“连锁”是指在理念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其实现在许多地方都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但无奈不懂如何开办博物馆而放弃。“凡是需要我,我都将义务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据了解,除了成都周边的村镇发出邀请,远至江西、福建、海南的朋友也向吴国先进行咨询,请他为当地的乡土老物件设计一个“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统农业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