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武器”
( 2015年12月25日 03 版)桑胜高
日前,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扭转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而激活“造血”功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扶志”和“扶智”,让贫困群众富起脑袋。而这,一要靠科技和教育支撑,二要靠文化的滋养。所以,脱贫攻坚少不了文化的参与。
众所周知,文化的作用在于“化人”。从现实背景来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也是文化发达的地区。
所以,文化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让贫困群众视野开阔起来,思路明晰起来,从根本上刨掉穷根。“治贫先要治愚”就是这个道理。贫困地区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和生活方式,如果愿望或目标超出了他们生活现实的范围,他们总会抱着传统观念不放,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失望和无奈,而不是积极地去进取。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文化扶贫”扶的是一个观念,一个素质。
再者,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的小康社会,不仅物质丰富,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丰富。所以,开展文化扶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
不过,就目前情况看,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如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如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这些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不足,发展活力不足,服务资源分散、效能不高,直接影响了所在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延缓了这些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毫无疑问,将这些地区的共计839个县“对号入座”写进此次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纲要》,纳入公共文化扶贫的范围,充分体现了文化扶贫政策的精准性。特别是,强调“以县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的工作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强调“落实国家安排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资金配套的政策”,强调“对文化扶贫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等规划,都让我们对公共文化扶贫这项惠民政策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武器”。必须要将这一“重武器”用好、用实。一方面,相关地方和部门应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支持群众自主参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形式激发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活力;另一方面,相关地方和部门应通过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创建“按需点单”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25/7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