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粮食价格‘落’的太狠了。”柳学友很无奈地说。今年51岁的柳学友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16000多亩,占息县全县耕地的百分之一,号称“河南粮王”。
粮价的跌落让他措手不及,粮食也没怎么往外卖。他描述,玉米从去年的每斤1.3元跌到现在的0.7元,小麦一斤也跌了0.2-0.3元。“今年 种粮大户亏一二十万很正常,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种粮食顶多撑两年,要是连续两年亏损,到第三年就撑不下去了,看不到前景就很容易撂挑子。”
200多公里以外,同样是种粮大户的戚秋阳也遭遇今年的“卖粮难”。戚秋阳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他见到记者也是一脸的沮丧,甚至有些抱怨地说,“期望是一句空话,没用。”
今年10月下旬,《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豫南多个县进行调研,发现今年农民“卖粮难”,不但有小麦品质不达标的原因,还有就是玉米价格的大幅下 跌,致使农民丰产但不增收。而价格下跌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亟待调整,因为这些政策的执行成本过高,导致财政、库存压力过 大,以及推波助澜了国内外粮食差价的扩大。
对于卖粮难,中央已经引起重视。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再获丰收,但是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 当前正值秋收冬种,要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这包括,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投入,抓紧出台鼓励加工企业入市购粮政策,稳妥消化现有库存,改 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推动南方挂坡地退耕还林,推进休耕及玉米与大豆轮作,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阴雨天气致小麦品质不达标
得益于中央政策,最明显的表现是连续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的大力支持,至2015年,中国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十二连增。除此以外,始于2004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始于200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的贡献也颇为明显。
最低收购价政策针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从2004年起,中国开始执行;2005年,国家首次在南方部分稻谷主产区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 预案;2006年,又在部分小麦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临时收储政策始于2008年,包括玉米等作物品种均执行这一政策,当时是为了稳定市 场,解决东北农民卖玉米难、价格下降的问题,旨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对于政府而言,这一政策初衷与是为了避免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重蹈“谷贱伤农”的覆辙。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是受国家委托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主体。
柳学友说,在往年,粮食收获以后,主要去向就是运到中储粮储备库,都是粮食经纪人派车来拉粮食。受托市收购价的保护,每年的卖粮收入都非常稳 定,但是今年的形势就急转直下了。“今年种地的大户,只要每亩地的土地流转费用超过500元都要赔钱,控制在500元以内的农户收支基本持平。”
淮河横贯全境的息县,地形以低平的平原和缓丘为主,适宜一年种植两季作物,种植结构是“小麦+玉米”、“小麦+水稻”。
农民务农的收入取决于两个因素,亩产量、粮食价格。柳学友说,今年的粮食产量还可以,每亩地两季作物可以达到1700-1800斤,但是收益寥 寥。小麦、玉米的投入大概为400多元每亩,如果土地流转费用为500元,种地的成本接近1000元,但是今年粮食价格全线下跌,按照亩产小麦700斤, 价格0.9元,玉米1000斤,价格0.7元的收入来计算,每亩地的净收益略超300元。当然,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粮食价格会因此上下 波动。
柳学友说,今年种粮大户种地损失一二十万是很正常的。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价格行情太低,太狠的粮食落价,相较于去年行情,每斤小麦低了0.3元左 右,玉米低了0.5元。而且现实是以往交储备粮获得稳定收益的这条道路今年走不通了。原因在于,在小麦成熟收割期,息县遭遇阴雨天气,小麦品质受到影响, 不完善粒高。
何为不完善粒?根据最新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定义,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颜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 和生霉粒。《2015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2015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三级小麦的不完善粒为8%以内,最低标准的五级小麦为 10%以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21/7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