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息室里,两张显示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个显示着检验人员、财务人员等的工作场景,另一个显示着和每个粮农对应的粮食重量、水分、出糙率、 整精米率等数据。牛景生说,以前农民总担心自己的粮食被压级压价,现在这些显示系统提高了粮食收购过程的透明度,让粮农能放心地卖上“明白粮”。
卖上放心粮,还要及时拿到卖粮款。粮食经纪人曲波干这行已经有20多年,每年过手的卖粮款都达百万元级。说起今年卖粮,他的感受是“钱透了”。
“以往卖粮虽说是现金交易,但要想真正拿到钱有时候得等上四五天。今年用卡结算,上午来送粮,下午钱就能到账。即便是卸完车天黑了,第二天钱也就到卡上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分行客户一处处长王福利介绍,今年粮食收购信贷资金支付结算实行“三证”合一,即收购码单、售粮人身份证、个人银行卡三者身份信息必须一致;而且农发行将结算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确保粮食收购资金准确、及时地支付到售粮人手中。
眼下在黑龙江,水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已执行两月有余,临储玉米收购也正迎来高峰。农发行黑龙江分行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该行已发放贷款416亿元,支持收购最低收购价水稻261亿斤;发放临储玉米收购贷款438亿元,支持收购玉米391亿斤。
解决托市政策面临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关键要为粮食找到“出口”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428.7亿斤,比去年增加288.2亿斤,增长2.4%。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二年获得丰收。但与此同时,库存压力大、粮价走低、生产成本抬高已成为“丰收的烦恼”。
面对挤压,单纯依靠敞开收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效应也越来越弱,现行粮食收储政策体制面临挑战和考验,如何进一步保护农民利益的问题也有待解答。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欧阳平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粮食的‘出口’问题。只有打通‘出口’,让收进来的粮食用得出去,才能保证收购环节这个‘进口’不出问题,也才能让农民利益得到保证。”
解决“出口”问题,需要稳妥消化现有库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政策性粮食库存不断攀升。今年4月,黑龙江省针对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的粮食加工企业,出台了竞购加工政策性粮食的补贴政策。竞购加工一吨玉米补贴200元、一吨水稻补贴100元,后来又将补贴额度分别增加到400元和 200元,政策拉动对去库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分析今年粮食丰收原因时,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是个重要因素,但玉米恰恰也是库存量颇高的品种。因此,解决“出口”问题,根本上还是要 调整种植结构。今年8月,农业部提出《“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包括东北冷凉区在内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1/3,未来这里会 是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通过“粮豆轮作”“粮改饲”“休耕治理”等方式, “种植为粮食、秸秆作饲料”的传统观念将逐渐改变,“为养殖而种植”或将成为解决“出口”问题新的思路。记者 朱 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21/7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