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打造一支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打造一支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承德市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纪实

( 2015年12月17日  02 版)

    张洲平本报记者冯雷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是摆在当下亟待回答的重要而紧迫命题。河北承德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并连续两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经过两年试点、两年整市推进,以农业主导产业为阵地,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在承德已初见雏形,他们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角。

    高站位抓机遇,率先示范谋跨越

    承德是拥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肩负着涵养水源,同步解决脱贫问题两大历史重任,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之路,建设国家级绿色发展先行区,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与全国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是必然选择。

    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市委书记周仲明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新的更有生机活力的现代生产力,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前提,关乎承德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必须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统筹推进,抓出成效。”目前,承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市覆盖,开启了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富民强市的新征程。

    承德市吴清海副市长在谈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时说:“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中的短板,承德农业是个朝阳产业,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有尊严、受尊重、最时尚、有身份、很体面,能够追寻美、寻找美、体验美、建设美、创造美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承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最直接、最管用的重要途径。”

    承德市、县政府分别成立了由主管市长和县长为组长的“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县政府主导、市县农牧部门协同、市县农广校实施三个体系协同推进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纳入党委政府和协同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汇聚成了强大的动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承德成为家喻户晓的时尚工程。

    农民职业化,现代农业唱主角

    承德市正在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以做“优、特、精、深”农业为目标,围绕环京津生态绿色农业产业谋篇布局。承德市农牧局局长张学东介绍说: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成为京津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围绕这一目标承德市计划用5-10年时间实现新型职业农民覆盖全部主导产业。

    承德这几年集中培育资源,锁定农业主导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0人,覆盖设施蔬菜、林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3000多名中青年农民由兼业走向职业。平泉县桲椤树村金继民2013年参加农民创业培训,2014年金继民和他所在村的105名农民骨干确定为食用菌方向和林果方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连续的培育经历使他们开阔了视野,领办了“金储源”食用菌合作社和“金椤美”果品专业合作社,新建食用菌大棚560个,果园面积5000余亩,带领860多名村内村外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金继民先后被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平泉县百强创业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成为名符其实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培育精准化,创新驱动趟模式

    承德市农广校作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主阵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承德市农广校校长刘宝龙将他们创新模式的具体做法归纳为“四个精准”。

    ——精准对接主导产业。承德市充分发挥市县农广校这一农业人才培养平台,把有限的培育资源集中在农业主导产业上。2014以来,市县农广校体系围绕主导产业,集中优势培训资源,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0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主导产业 食用菌 传统农业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